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還中興過,而清朝則是一路滑向深淵,就像是一個即將溺死的人,一直在掙扎,從未浮起來過。
繼續往下看,清朝終於嘗試著想要浮起來喘一口氣。
清朝的第十位皇帝,同治皇帝。
同治時期,終於出現了一絲轉機,而這個轉機並不是來自於皇家,而是出現了一批能臣。
兩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均以失敗告終,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為代表的能臣站了出來,他們接受了沉痛的教訓,意識到西方的列強取勝的關鍵是“堅船利炮”,於是積極主張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仿造西方戰船和槍炮,並運用西式方法訓練部隊等等,以圖自強。
史稱洋務運動。
曾經的天朝上國終於低下高傲的頭顱,向曾經看不起的蠻夷學習,師夷長技以制夷。
這一次改變,也直接導致了“同治中興”局面的出現,“中興”的政局使當時的北京內城、外城都產生了畸形的繁榮。
但,好景不長。
所謂同治中興只不過是一場自中(注意不是上)而下的改革,上層建築其實一點也沒有改變。
更像是臨死前的迴光返照。
同治皇帝在位時三年,駕崩時年僅十九,幾乎沒有親政,同治中興和他干係不大。
同治皇帝並無子嗣,以醇親王之子載湉承繼文宗,入承大統,年號光緒,是為光緒皇帝。
登基時,光緒皇帝不過還是三歲的孩童,兩宮太后順理成章的垂簾聽政。
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共同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逝世後由慈禧太后一宮獨裁,直至光緒帝十八歲親政,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光緒在位三十四年,其實未曾掌握實權,期間發生了諸多大事。
十至十一年,中法戰爭爆發,清政府戰敗,李鴻章簽訂《中法新約》。
二十至二十一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清軍在甲午海戰、平壤之戰等戰鬥中失利,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士子公車上書。。
二十四年,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同年,慈禧太后等發動戊戌政變,六君子被殺,光緒皇帝被囚於瀛臺。
二十五年,義和團運動興起。
二十六年,庚子事變,八國聯軍攻佔紫禁城,光緒帝、慈禧太后等西遷逃難。
二十七年,簽定《辛丑條約》……
……
這一路看下來,朱元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