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一群蠢貨!”漢武帝如此評價未來造反的上官桀一夥人。
能兩次造反被人提前得知、多次詆譭人家被人反扣奏摺,劉徹是真的對這群人感到無語。
而霍光輕輕鬆鬆的就解決掉了多次可能將本就疲敝的帝國,再次拖入危機之中的局面,不可不謂大才。
看來朕的眼光縱然到老,依然毒辣啊。
【漢昭帝劉弗陵十四歲時開始了正式的親政,霍光想要上交自己主持軍國樞機的大權,卻被昭帝拒絕了。
昭帝就和霍光說啊。
“大司馬,父皇臨終前讓你抱著我您忘了嗎?成王的治世離不開周公的輔佐,如果您離開了,那朕怎麼做成王呢?”
於是,就算昭帝親政後,仍然十分信任霍光,委政於霍光,使得西漢十三年間“百姓充實,四夷賓服”。
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講一講昭帝時期中興之治實施的政策吧。
首先,在霍光的輔佐下,昭帝沿用了武帝末期的嚴刑峻法制度,重視吏治,調查民間疾苦及冤案等。
處置了縱容反叛的少府徐仁、廷尉王平等人。並且先後四次察舉賢良,明經治獄,使得武帝后期遺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漢王朝衰退趨勢得以扭轉。
其次,昭帝時期發生的一件歷史事件,也是影響十分的深遠。
賢良文學,既漢代選官取士的重要科目之一,始於漢文帝二年,例如董仲舒,當年就是透過賢良文學被武帝策中的。
到了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二月,經諫大夫杜延年提議,霍光以昭帝名義,令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賢良文學六十餘人,就武帝時期的各項政策,特別是鹽鐵專賣政策,進行全面的總結和辯論。
在會議上,霍光雖然沒有出席,但他顯然是不贊同桑弘羊的意見的,這些從他當政之後所施行的政策看,他是按漢武帝輪臺詔的精神進行的,這就是他和桑弘羊在政見上的分歧所在。
而霍光同樣的也不贊成那些賢良文學的看法,他認為這是一群只知道理論,卻不瞭解民間疾苦和百姓真實狀況的人。
而會議最後,霍光沒有接受賢良文學要求全部罷除鹽鐵、均輸等官營事業的建議,而只是罷去郡國酒榷和關內鐵官;他也沒有采納賢良文學主張對匈奴實行感化政策,放棄防禦和抵抗,而仍然加強了邊防建設。
我們從這個事件上,也能從中得知為什麼漢武帝選擇了霍光為攝政大臣而不是其他人。
因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