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說了幾句話,孔老師開始步入正題,他戴上比我鞋底子還厚的眼鏡,研究起來我們帶回來的資料。
只是,研究資料時,孔老師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最少是房間內不能有第二個人。
為了給孔老師創造環境,姚師爺帶我們出來抽菸,詢問了去見黃老闆的事宜。
我本想驗證一下犧牲一個墓換取另一個墓的猜測,不過我忍住了,沒有領導喜歡下屬比自己聰明,更何況我們這些盜墓賊呢。
屋外濃烈的狐狸騷氣,讓所有的煙都沒有味道。
姚師爺道:“你們知道銘文最多的青銅器是什麼嗎?”
其實我知道,但看姚師爺一副要說教的模樣,我只能搖頭。
“是曾侯乙編鐘,全套編鐘3755個字,排在第二的是藏於臺灣省故宮博物院的毛公鼎,全鼎497個字,第三是大盂鼎,銘文291字,排在第四的是秦公簋,銘文104字,我數了一下,咱們挖出來的鼎,一共547個字,青銅門上面973個字,這兩樣東西,能排進青銅器字數的前三。”
姚師爺越是這麼說,我越覺得青銅鼎賣虧了,被黃老闆的歪理邪說教育的,我有點像個商人了。
單單按字數算錢,我們挖出來的鼎價格也超過了一千五百萬,真不知道黃老闆和姚師爺有什麼見不得光的關係,能讓姚師爺半價賣鼎。
對於青銅鼎來說,黃老闆也是個過客,真不知道便宜誰了。
我個人也是十分喜好青銅器,等我有錢了,我非得買點青銅器作為擺件。
姚師爺繼續問:“知道青銅器為什麼叫青銅嗎?”
我心裡暗笑一下,配合地點頭,姚師爺哈哈一笑,說起了青銅。
青銅並不是因為銅鏽是青色的而得名,古人開採的銅礦石因顏色是暗紅色,所以叫做紅銅。
而青銅是一種合金,就是將紅銅、錫按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種合金。
錫是軟的,銅也是軟的,古人相信兩柔合剛,在紅銅中加入錫能明顯提升青銅的硬度。
不過物極必反,太硬也不都是好事,剛則易折,到了東周時期,工匠會在銅錫合金的基礎上加入鉛,用來降低青銅器的硬度。
當然,也可能是為了別的目的,比如青銅編鐘,不同的硬度代表著不同音色,所以一架編鐘的青銅合金比例是不同的,脆音需要高硬度,低音需要低硬度,還有顫音什麼的,都得按比例去調整銅、鉛、錫的比例。
所以,能造出編鐘的古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