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歷史,更有無限的渴望。而過於嚴肅的史學著作,讀來過於艱難,更無法引起共鳴。
《文化苦旅》則從無邊大漠,寫到了細膩江南,廣闊深遠,無論是知識上,還是想象上,都給人一種難言的享受。更有那深沉的情況,動人心魄,寫到民族悲涼處,已有人涕泗橫流,難以自己。
文化心底的共鳴,讓兩岸三地,都受其影響。
“這樣的作品,可稱為‘文化大散文’或是‘歷史大散文’,是一種創新。將作者的親身遭遇與淵博知識,納入其中,而以相當的高度,對民族文化進行總結,這在前人,是沒有做到的。
張斯的作品,常強調一個‘大’字,就如《萬曆十五年》,是‘大歷史觀’的體現。或許人格上超拔,令其能脫離具體瑣碎的束縛,而作全域性性的思考。使讀者能跟隨他的腳步,看到一些本質性的東西。
許多小故事,隨手拈來,融匯古今,令人有會於心。明明是極長的文章,又有那許多知識,偏偏毫無枯燥之感。這便得益於他講故事的能力,儘管時常寥寥幾句,而哲理貫穿,引人入神,確實是極高明的技巧。
而這些都只是表面的東西,探尋其中的本質,其實是作者難以停歇的使命感。或許是承平日久,知識分子日益庸俗,將極好的精力,放在了打嘴仗,或是製造虛假文章上。大家樂此不疲,卻沒人站出來,真正為這個民族考慮……”
單個的《文化苦旅》,並沒有這樣的威力。
但當文字與作者的實際相結合時,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文化苦旅》的寫作背景是,張斯在“秋楓書院”巡講,傳播信心與希望。為這個民族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增加了書本的厚重感,與內容的闡發,相互輝映。
而張斯尚未歸來的時候,這本書便已出版。儘管不是最暢銷的書籍,卻是華夏最暢銷的散文集。各大圖書榜的排名,都看見了它的身影。不單讀者之間會有議論,並且其中的幾篇,已被拿到了課堂上,講述給學生聽。
作為一個當代的作家,這已經算是非常了不起了。
“只要是他寫的東西,常常能突破型別的限制,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像當時誰也不曾想到,歷史讀物可以那樣的暢銷,完全要歸功於他的《明朝》。而他的專業著作,如詞評,論文之類的,也能出現在暢銷榜上,實在令人驚奇……”
出版之事,楊雨薇在安排,他未曾掛心。
近來除了寫作,便是演講,並無其它事情。唯一值得記述的,是與山民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