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到時石牌一定不攻自破。
可是橫山勇很快就發現他根本做不到,因為難以越過那三個精銳軍組成的防線,後者的戰鬥力超出了他的預計。
陳誠性格好強,但他並不是一個剛愎自用的人。兩年前的宜昌反擊戰,蔣介石都為之讚許,認為打得不錯,陳誠本人卻還保持著清醒頭腦,那就是六戰區的部隊新兵多,缺乏訓練,用這樣的兵,就算你是韓信再生都沒用。
做個假設,在宜昌反擊戰中,即使整個反擊戰略是錯誤的,分割戰術總沒有錯,又或者分割戰術也錯了,可要是你手上指揮的仍然是淞滬時代的那支第十八軍,一個“血肉磨坊”,可以把老牌日軍都磨成豆腐渣,對付第十三師團還有什麼難的,宜昌又怎麼會拿不下來?
陳誠由此得出結論,挽救戰略的是戰術,而挽救戰術的又是戰鬥,也就是說,基層部隊的戰鬥力有時能決定一切,它是打勝仗的最後一個三分之一。
陳誠深知抗戰以來部隊出現的弊端,他曾站在講臺上對大家說:“你們可以管我的家庭收支情況,如果查出有貪汙可以立即向上告發。而你們自己若是被檢舉了,那對不起,一經查實,決不輕饒。”
好聽的話誰都會說,但陳誠還會去做,而且毫不含糊。
他在六戰區第一個建立了軍需獨立制度,把經濟處分權從部隊長手上分離出來,以此遏制喝兵血、吃空額的現象。
最能夠說明問題的,就是一般國內部隊不管打了敗仗還是勝仗,最後大多會虛報傷亡數字,一來可以爭得補充,二來還能吃空額,可謂一舉兩得。
唯有陳誠不同,他是能少報就少報,絕不會往多報,每次打完仗都強調他的部隊損失不多,糧食彈藥也不缺。
當然誰都不是神人,到部隊真的揭不開鍋,陳誠有時也不能不採取一點變通辦法,但他始終堅持所謂“營私不舞弊主義”,即想辦法挪來的錢不準放個人腰包,一定得補貼軍費缺額。
宜昌反擊戰後,陳誠開辦了戰時幹部訓練團,親自主講,給抽上來的軍官講授戰略戰術和各兵種專業技能,同時結合第六戰區所處地形特點,不間斷地組織各部隊進行以山地戰為主的作戰訓練。
你臥薪嚐膽了,戰鬥力不提高都難。
橫山勇想出奇兵迂迴繞擊,結果不僅沒繞成,“奇兵”還遭到伏擊,連大隊長都被打死了。
再看那三個師團,沒有哪一路能突破守軍防線,無奈之下,橫山勇只能把關注點聚焦到石牌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