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古往今來的很多軍事例項都表明,險地可以守,但必須有所憑峙,不然險地就會很快變成“死地”。
按照衛立煌的認識,他的第一個憑峙是防禦工事,也就是他所說的“馬其諾”。
可是,我們或許可以得出一個規律,但凡叫做馬其諾的,幾乎沒有一個不被人家攻破。
淞滬會戰時的“東方馬其諾”從頭至尾就沒派上什麼大用處,而法國真正的馬其諾,一年前就被德國人繞過去了。
不是說防線不重要,而是說如果過於看重和依賴防禦工事,最後的結果一定不妙。中條山防區南北縱深很小,就算防禦工事真的達到馬其諾水平,也很難長期堅守,更何況還不達標。
中條山上有“站、跪、臥”三種防禦工事,有交通溝、有據點堡壘,衛立煌在山上轉了轉,以為這就不錯了。
可是蘇聯顧問也上山視察了,人家看後就大搖其頭。
知道什麼是現代防禦工事嗎?得把一座山都給掏空了,山洞裡可以過汽車、拖大炮那種的。你這還叫馬其諾?簡直兒戲一般,太好笑了。
如果工事不行,那就只剩下了官兵士氣旺盛。衛立煌雖沒讀過正規軍校,但在陸軍大學特別班進修過,兵法戰策還是懂的,知道手中若不握有強兵的話,背水一戰的確很危險。
張自忠當初過襄河,前三次都有第五十九軍保駕護航,到第四次,前面是川軍,身邊是魯軍,戰鬥力都大大遜色於第五十九軍,這也是他戰死南瓜店的重要原因。
能夠擋住日軍十二次侵佔,使衛立煌對中條山守軍頗為自信,不過他長駐洛陽,很少像張自忠那樣親自過河,對前線的實情已然非常生疏。
此一時彼一時,1941年的中條山已經有了根本變化,不是向好,而是向壞。
這當然與大環境有關。歷史學家黃仁宇談到,到1941年,即抗戰進行到一半時,國內物價已是戰前的二十倍。隨著貧困加劇和給養不足,厭戰情緒開始蔓延,軍隊中的吃空額和走私現象屢見不鮮,且很難遏制。
這種情況各戰區都有,但以衛立煌的第一戰區尤為嚴重。
中條山守軍,號稱二十萬,其實根本就不足二十萬。首先是因為招不滿,使“壯丁”竟然淪為商品,能夠進入市場買賣了,開始是秘密的,後來就轉入公開。比如在洛陽,一個壯丁的價格是棉花一千斤,或者小麥三十石。
有利可圖之後,“壯丁”也成了職業。同一個人可以被賣到十次以上,也就是先到市場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