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他只有聽命而已。他心想:這個黃口小兒……
如果袁世凱為人謙遜,或許能避免正面衝突。但是,他極不謙遜。年輕氣盛,平素已是傲氣凌人,平亂有功,就更加目中無人了。
叔父袁保齡每次寫信都教導他:“要謙虛、自制。”同時寫信給吳兆有:“袁世凱年幼無知,或惹仁弟不快,請勿介意,善為照拂……”
被金玉均殺害的親清派人物同袁世凱情深意厚,他覺得應當給遺族以撫卹,便下令從軍餉中支付。
軍餉只限用於駐防軍的直接開銷,即糧食、武器彈藥的補充等。用來撫卹他國要人的遺族,是不妥當的。吳兆有將此事報告李鴻章。
袁世凱沒有別的財源,只有先挪用,以後再“做正開銷”。
然而沒等他上報申請,吳兆有便揭發了。不管有何打算,被告發後就構成公私不分、賬目混亂的罪名。李鴻章下令:“所借錢款,著由個人償還。”
袁世凱只好拿出私人財產。正當趾高氣揚之時,這件事給他當頭一棒。
“這就是過分逞能逞強的結果”,袁世凱自己得出結論。他終於明白了。袁保齡也在信中批評他:“你此次在朝鮮的功績,舉世矚目,竟為吳某所算,乃‘闊’字之病。”
所謂“闊”字之病,即疏忽大意,或者說警惕性不高。
“甲申政變”之後,袁世凱成了“眾矢之的”,敵方、我方一齊攻擊他。吳兆有的暗算不過是挑錯整人,還不為重,而敵人的箭矢來勢兇猛,並塗滿毒藥。
日本方面強調,這次兩國衝突的責任在清軍指揮者身上。
“壬午軍亂”時,日本人死了十幾人;而“甲申政變”中,磯林大尉等四十多人死亡。竹添感到,自己發動這場政變死了這麼多人,責任重大,於是使勁兒往袁世凱身上推。
竹添後來對自己的門生總保持沉默,但在回國之初,卻向日本朝野人士辯駁,說:“此次諸事,皆因袁世凱不善。”
日本政府派遣外務大臣井上馨為赴朝特命全權大使,同朝鮮政府開始交涉。朝鮮方面的全權代表為金宏集。
次年(1885年)1月9日,日、朝兩國之間達成如下協議:
第一,朝鮮國修國書致日本國,表明謝意。
第二,為撫卹日本遇難者之遺族及受傷者,賠償商民因搶掠所毀損之貨物,由朝鮮國支付十一萬元。
第三,查捕殺害磯林大尉之兇手,從重正刑。
第四,為新建日本公使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