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在總參裝備局工作的老爹搭上了軍工線,在天津製造廠訂購了一批零部件,因為他老爹的關係,這部零件不但價格低,而且還是賒來的。
按照吳畏的建議,羅周道應該掌握齒輪和擒縱器的製造以及發條的二次加工,可惜羅周道身為共和國第一批工科生,動手能力差得令人髮指,讓吳畏懷疑這傢伙是不是應該改學商科。
前幾天羅周道拿回來第一批標準件,到鍾笛的小院裡和吳畏組裝出了一臺座鐘,經過兩天的試用之後,發現每天誤差大概半個小時,不但比不上進口鐘,連上海廣州那邊手工藝人作的鐘都比不上。吳畏只好安慰他一天差不出二十四小時的都是好鍾,然後才想起來這些鍾都是十二進位制的,最多隻能差六個小時。
誤差產生的原因很簡單,不外乎就是天津軍工局的齒輪精度不高,發條材質不良,吳畏給他指點了一下,讓羅周道找人手工修正,忙活了幾天,終於有了一臺可以不用每天校準的時鐘了,偏偏這一段時間吳畏夠忙,他一直沒見著人,趁著這個機會趕過來報喜。
程斌和葉黛雖然不學工科,但是對於鐘錶還算熟悉,程斌自己就有一塊英國產的懷錶,所以聽羅周道說起座鐘的事情,都很感興趣,發現吳畏對這個訊息不怎麼熱心,不禁有些奇怪。
吳畏的興趣從來沒有放在賺錢上面,反倒很樂意看到工業化在國內推廣,所以在這方面倒不藏私心,給幾個人詳細解釋了工業化生產和標準件之間的關係。
羅周道現在是空手套白狼,再怎麼努力生產出的座鐘也不可能比得上國外的量產貨或者國內的手工藝品,唯一的機會就是走低價路線傾銷,但是現在再怎麼說這玩意也算是個奢侈品,沒人會買一個每天差半小時的座鐘苦練加減法。
但是天津軍工局的產品質量真心不怎麼樣,羅周道現在還要請人手工修正,這樣一來不但產量上不去,互換性也不行,好在齒輪傳動是旋轉件,需要分佈誤差,還算好一點,不然都加工成了耦合件,吳畏就只能欲哭無淚了。
儘管工業化革命在十八世紀就已經開始了,但是時隔一個世紀後,能夠真正闡述工業化特徵的人在全世界還是鳳毛麟角,能像吳畏這樣系統闡述的估計伸一隻手出來還能閒倆手指頭,程斌三人自然不可能一下就聽明白。
羅周道只關心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只是努力記憶吳畏談話中與自己有關的部分,程斌的問題就廣泛得多了,他記心又好,每次吳畏說話告一段落,他都能拿出吳畏剛才話裡的名詞或者段落來提出問題,甚至連當時吳畏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