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天下事有難易乎?”
蘇沛與高亨對視一眼,面露驚奇,竟有開篇以問句開頭的?
真是別開生面的行文方法。
僅僅是一句問,二人的興趣就被勾起了。
“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二人嘴唇翕動,卻無聲音,明顯是怕讀出聲會打擾到蘇東山。
可這兩句分明又讓二人心中生出了不吐不快的認同感。
無奈之下,二人索性以心聲交流。
“元雱兄,賢侄大才啊,問句開頭,引人思索。
本以為是曲徑通幽,柳暗花明,沒想到卻是開篇明義。”
“我輩儒修,自然是坦坦蕩蕩,居中入室,諸多彎繞反而不美。”
“未能親眼目睹賢侄作《勸學》,我之憾也。不知道這篇文章又叫什麼,何種……咦,真的是落筆生風!”
“大驚小怪,你當我兒的落筆風是假的不成?”
二人在心底你一言,我一語。
蘇東山則在專心伏案寫文。
這篇文章全篇名為《為學一首示子侄》,是前世川省的一位文學家彭端淑,素有才名,被譽為當時川省三大才子之一。
當然,這篇論名氣跟高度自然不能跟《勸學》想比。
但文章的立意跟主旨卻在很大程度上跟《勸學》能夠銜接上。
兩篇文章都表達了一個道理——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易成。
儒家學說,尤其重視“一脈相承”的說法。
蘇東山這篇文章,也是想讓二人覺得自已的學問是有脈絡可循的。
不然他完全可以拿出“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來鎮場子。
他相信,此篇定然不輸《勸學》篇。
在這個有儒道成仙,又修浩然氣的世界,孟子的這篇文章毋庸置疑會有更高的評價。
只是兩篇文章區別太大,後者又涉“儒道”,話題太高階,不適合現在拿出來說。
嗶已然裝的起飛,再高的話就容易摔著了。
讓前輩覺得自已有進步的空間,他們也能獲得“傳道、授業、解惑”的成就感,對年輕後輩來說,不失為一種智慧。
在這方面,蘇大爺深受華夏處世之道的薰陶,知識儲備足夠!
再加上他也聽到老爹跟高亨說了“還差一點”,想來這一點不會差多少。
真要是不夠了,大不了自已再補一篇就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