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幾番折騰,鬱知年終於在喜平縣的人數最多的村落裡住了下來。
這村子叫做宕莊,離喜平的縣區不遠不近,從縣城開車上來半個多小時,算是路況最好的一個村。他租了村長家旁邊的一間小平房,梅齊給他弄了一臺山地腳踏車,時不時便來看看他,給他捎些生活必需品。
喜平有自己的方言體系,和三文話的區別較大,鬱知年沒法完全聽懂,便在聘了一個本地助理,名叫小常。小常是梅齊同事的堂弟,原本在三文的旅行社當導遊,後來一是生意不佳,二是家人身體不好,回到了喜平,暫時沒找到工作。
梅齊同事聽說有人找擅溝通的助理,一下想到了小常。
小常二十啷噹歲,性格開朗,和四周的村民都熟,耐心地教鬱知年說方言。他年紀小,對許多風俗瞭解得不清楚,但很是熱心,願幫鬱知年開口問。
在小常的幫忙下,鬱知年和周邊的村民建立了不錯的關係,筆記進展喜人。
宕莊的通訊訊號神出鬼沒,大部分時候,手機都收不到訊息,村裡也沒通網線。鬱知年想聯絡外界,只能靠一週一次,梅齊接他去縣區時終於上三格的手機訊號,以及梅齊單位讀書室的電腦。
楊恪並未對此抱怨過什麼,不過鬱知年每週住在縣區招待所的那一個晚上,他總是不願鬱知年結束通話電話。兩人時差不同,鬱知年要休息了,楊恪才剛開始工作,鬱知年數次聽著楊恪開會的聲音睡著。
在喜平的半個月裡,趙司北聯絡了鬱知年幾次。
他得知鬱知年在喜平寫民族誌,給鬱知年寫了一封很長的郵件,裡頭囊括自己和同事在山區做田野工作時不便記錄但實用的小技巧,也特地為他找了曾在三文寫民族誌的那位教授,請對方幫忙聯絡當年聯絡的政府官員,給他介紹了省檔案館的關係,方便他往後查閱文書資料。
鬱知年第一次獨立寫民族誌,對各方幫助都很是感激,兩人的來往郵件內容幾乎只有工作,唯有一次,趙司北問鬱知年,楊恪是不是準備在七月底去喜平。他將這句話加在郵件末尾,字型很小。
鬱知年承認了,趙司北很快回復:“山區的雨季有些危險,你們進出都得要注意安全。”
鬱知年的民族誌主要的研究內容是風物習俗。
喜平的雨季快來了,喜平人對雨季又愛又恨,會在每年雨季來臨前進行一次祈福儀式。這是喜平每年最盛大的一場儀式,半個月前,喜平人便已開始準備各類儀式物品,在家門口點起一種山裡植物製成的薰香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