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第三章 戰爭依舊繼續 (第1/33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h3>1. 激戰廈門</h3>

英國政府對義律這一年多來在中國的表現並不滿意—義律這一年多雖然為英國在華賺取了不少利益,但賺取得還不夠。

下一步的劇情大家都猜到了,英國人用璞鼎查替換義律,擔任對華事務總督。

璞鼎查,十二歲即入海軍,1806年隨英國海軍到達印度,同時升任小隊長,曾參與英國海外殖民活動四十年,愚弄印度土著王,擴大英國人在印度的權力,後來在侵略阿富汗的戰爭中晉封男爵,是一個極其狡猾的政客。他因為富有經營亞洲事務的經驗,而受到巴麥尊的賞識,進而取代了義律成為對華事務的全權代表。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六日(1841年6月5日),璞鼎查到達澳門,立刻通知清政府廣東當局,宣佈自己取代了義律,併發布綱要一份,宣告如果清政府不派全權代表接受綱要上所列的全部條款,他就會採取必要的軍事行動,同時拒絕同奕山派來的代表進行談判。

璞鼎查的態度擺明了是要擴大對華戰爭,而且沒等奕山有所反應,他就於七月五日(8月21日)率領三十五艘軍艦,海陸軍三千五百人,開始了英軍的第二次北上。

道光二十一年七月九日(1841年8月25日),英國軍艦突然侵入廈門。當時駐守廈門的是閩浙總督顏伯燾。早在琦善對英求和時,顏伯燾就十分憎恨這種搖尾乞憐的做法,力主抵抗英軍的入侵。在調任閩浙總督之後,他意識到英國人可能會來到廈門,於是積極進行備戰。他將自己的駐地移駐到廈門前線,大量製造戰船,並從國外購買船隻五十餘艘,又招募上千名兵勇,同時修築三個堅固的堡壘,以加強廈門海岸的整體防務能力。當時的英軍海軍將領巴爾克到達廈門後,發現這三個堡壘非常堅固,即使是英軍威力極大的火炮也打不透。

除此之外,顏伯燾在廈門外圍的大擔、小擔、吾嶼、青嶼四個小島增設炮臺,在白石頭、安海、水操臺等地外圍,增設二百七十門大炮。由白石頭至沙尾坡一帶建造高一丈、厚八尺、長五百丈的石牆,每五丈之間留有一個炮洞,以防止英軍登陸。鼓浪嶼作為咽喉要地,也設定了數座堅固的石砌炮臺,安設了七十六門大炮,並環以沙墩炮臺,以加強主攻炮臺的防禦能力。

應該說,經過顏伯燾的努力,廈門的防務得到了增強。但從中英軍事實力對比角度來看,廈門的防禦能力還有著嚴重的薄弱之處。更重要的是,顏伯燾雖然有抗英的決心,但是自身缺少軍事經驗。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流放後,老祖宗領族人富甲一方了 三國之群芳尋蹤 花吃了那妖獸 歷史副本從崖山海戰開始 四合院:開局吃出一畝三分地 四夫爭寵:夫君個個都傾城 再見了,趙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