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1938年4月7日,國軍取得臺兒莊大捷,斃傷鬼子一萬餘人,全國抗戰士氣高漲。
金華,211師指揮部,秦中華跟陳易正在討論這件事情。
“師座,咱們轉戰豫東的計劃是不是先停下來,觀望一下戰事發展再說?”陳易說道。
臺兒莊大捷殲滅了一萬多鬼子精銳,讓陳易對徐州會戰的前景樂觀起來。
如果國軍徐州會戰打贏了,豫東他們就沒必要去了。
“陳參謀長,臺兒莊大捷打的是很好。
但是鬼子華中派遣軍和華北方面軍南北夾擊徐州的態勢並沒有改變。
但咱們該做的準備還是得繼續做。”秦中華沉凝說道。
“是,師座。”陳易回道。
秦中華能理解陳易的心態。
畢竟,臺兒莊一戰,國軍重創了鬼子第五師團和第十師團兩個精銳師團。
就連校長都在此戰以後,認為優勢在我,抗戰的轉折點已經來了。(校長當時真這麼說的。)
不停的往前線增補部隊,而且他已經亢奮到多次越級給前線將領湯恩伯和孫連仲等直接下令,指揮作戰。
但實際上,國軍在臺兒莊戰役中也付出了沉重代價,傷亡接近五萬人。
而且士兵疲憊不堪,裝備嚴重短缺,尤其是重型武器匱乏。
相比校長,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人就謹慎很多。
他深知深知敵我雙方實力差距,六十萬國軍想要在平原上三十萬精銳的鬼子打決戰,幾乎是不可能贏的。
所以他提出了機動攻勢方案,試圖透過小規模部隊包圍日軍,同時使用游擊戰術切斷敵軍補給線,但未被校長採納。
於是,不論是鬼子還是國軍,都想在徐州圍殲對方。
戰至5月15日,鬼子華中派遣軍佔領蒙城。
校長這才意識到,徐州的六十萬國軍有被南北合圍的風險,優勢不在我。
於是,他聽從李宗仁的建議,下令撤退。
同時,國軍統帥部也意識到了豫東的重要性。
5月16日,金華,211師指揮部。
“師座,統帥部來電,命令我們211師,前往豫東。”陳易報告道。
“命令比我預計的晚了半個月,不過還來得及,讓各旅長到師指揮部開會。””秦中華命令道。
“是,師座!”陳易應道。
很快,幾個旅長就急匆匆的趕來了指揮部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