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江南一帶向來富庶。
彼時的上海地區還不叫做上海,而是松江府,下屬有華亭、上海、青浦三縣。
這塊區域因為得天獨厚的位置,早在三國時期,就已經成為了孫氏吳國的發展重地,有著相當高的戰略價值。
後來到了北宋,上海在兼併吳越國後得到了再次發展。
再到蒙元,這裡被被大都的可汗獲准升級為獨立縣,朝著更大規模的貿易口岸目標邁進。
其中還有一件改變這裡的事件,那就是黃道婆將海南棉紡技術帶回了松江。
到了明朝中葉,松江府植棉業得到進一步推廣和發展,土地大半種植棉花。同時,棉紡織生產也成為松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各鄉鎮幾乎家家都投入了紡織活動。其時“棉布寸土皆有”、“織機十室必有”。
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
松江府成為全國棉紡織業的中心。外地商人紛紛到松江來收布,布商挾重資而來,白銀動輒數萬兩,多則數十萬兩。以至明代的小說,如《金瓶梅》等,都有到松江販賣棉布的情節,松江棉布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所以,松江府不僅位置得天獨厚,而且有著非常良好的紡織基礎。
朱辰選定這裡作為率先發展紡織業的特區,可以說是事半功倍。
而對於朱辰選定的松江府,倒也非常符合朱元璋的心意,在他心裡其實還有一點,那就是松江府離應天府不遠,可以輕易的將松江府完全掌控住。
不過,朱元璋還是提出了心中的一點疑慮:“可是如果大家都織布去了,誰去種地?吃什麼?”
朱標和劉基也是點頭。
這個問題很實際。
民以食為天,歷朝歷代之所以如此重視農業,重農抑商,以農為本,這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如果大家都跑去經商,織布了,那誰還去種地?
沒有人種地,哪來的糧食吃?
沒有糧食吃,再多的銀子有什麼用?
這也是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們所擔心的事情,他們寧願百姓們老老實實的種地,有口飯吃,也不願意他們去經商,去搞事,最終搞得沒人願意去種地。
所以,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們都鼓勵開荒。
特別是現在大明剛立國不久,經歷十數年的戰爭,人口凋敝,百廢待興,很多荒地都沒有人去開墾,後來還因此出現了明初大移民,為了恢復生產,維護大明江山,朱元璋制定了移民墾荒為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