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張說和宇文融全都遠離了朝廷這塊是非之地,但他們的仕途旅程並沒有就此終結,兩個人最後的結局也完全不同。
開元十六年(728年),李隆基再次召宇文融回朝,出任鴻臚卿兼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次年拜黃門侍郎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於晉升到宰相的行列。李隆基對宇文融的理財能力是相當認可的,所以在他和張說的爭鬥煙消雲散後,任命他為宰相,希望能發揮他的長處,將帝國治理好。
而宇文融也的確是信心百倍,躊躇滿志。他曾誇下海口說:只要自己在宰相位置上呆幾個月,天下就會太平無事。
即使忽悠也要看物件!要知道你面對的是皇帝。
事實證明,如果讓宇文融單幹一件事兒,他能做的相當出色,例如檢逃括戶。但幹宰相顯然不是宇文融的長項,因為他缺少控制大局的能力。
在宰相位置上呆了99天后,因為政績平平,宇文融黯然下課,不久因為彈劾信安王李禕的案件而被罷相貶為汝州刺史。開元十八年(730年),司農少卿蔣岑彈劾宇文融在任上貪汙官錢鉅萬,結果被流放崖州(在今海南省三亞),在前往崖州的路上鬱鬱而終。
前邊我說過,宇文融的隱藏特長是整人,這當然與他身為御史中丞起家有關,他的一生有兩大頂點,政務方面是檢田括戶,官場鬥爭則是用陰謀之術整到張說。但他最終卻栽在了另一個人的陰謀之下,命也?運也?恐怕也誰說不清楚。
……
在宇文融艱難的行走之時,他的對手張說在開元十七年(729年)重新被李隆基任命為尚書左丞相,從時間上推算,正好是宇文融罷相之後不久,值得一提的是,在張說第一天上任的時候,李隆基下令為張說演奏音樂,贈給他絹布,並親自作詩紀念張說上任這一刻。從李隆基的表現來看,雖然他曾經厭煩過張說,但張說的身份以及他曾經的功勞,實在讓李隆基無法割捨下他。
從這個角度來看,張說晚年和李隆基的關係有些超出了君臣範圍,或許在那時李隆基深切的感受到作為自己曾經的老師,張說一生的經歷頗有些曲折,他甚至可能對曾經外貶張說有些內疚。
重新召回張說只是李隆基恩寵他的開始,而事實上李隆基好像已經預料到了什麼,在張說回來沒多久,他就下令讓張說的長子張均官拜中書舍人,次子張垍拜駙馬都尉,娶寧親公主為妻。
誰都看的出來,李隆基此舉有意是在張說身後儲存張家的富貴。
在一切都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