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朕真的不務正業正文卷第八十八章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大明的一條鞭法由來已久,正統元年起,南衙地面十四府的正賦就開始部分折銀入京,歲入大約一百餘萬兩白銀。
但是真正確認一條鞭法,提出大明稅賦應該由實物稅向貨幣稅的人,名叫桂萼。
桂萼,正德六年進士,嘉靖八年以武英殿大學士繼張璁入內閣為次輔,次年,桂萼上《任民考疏》,提出了一條鞭法。
桂萼提出了貨幣稅的概念,提綱挈領的要求編審徭役和清丈,遭到了楊一清等人的攻訐,桂萼不得已致仕,沒過多久病逝。
楊一清等人對桂萼的一條鞭法非常的牴觸,鬥倒了桂萼,可朝中仍然國家財用大虧,朝廷沒錢,就養不了軍兵、就無法養才儲望,就無法發百官俸祿,就什麼都做不了。
嘉靖十年三月,御史傅漢臣上奏,請旨頃行一條編法。
張居正開口說道:“《孟子·盡心下》曰:有布縷之徵、粟米之徵、力役之徵,君子用其一,緩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離。”
“何為布縷之徵,商稅也;何為粟米之徵,田賦也;何為力役之徵,徭役也。”
“孟聖言,三者之中只能徵其一,若徵其二,就是重稅,就會路有餓殍,若既徵布縷、粟米等實物,又強使國民服勞役,則將迫使百姓父子離散,家庭破敗。”
“這也是歷代皆罵秦法暴政的根由之一,因為秦法開三徵之始,秦三徵之法,天下疲憊,暴秦覆滅。然百代皆行秦法,三徵從未斷絕。”
這是基本事實,秦法三徵,人人都罵暴秦當滅,結果到了後來這一千多年的時間,不還是照樣三徵?
張居正繼續說道:“漢晉隋唐時為算緡田租、口賦力役。”
“唐時的租、庸、調、率貸,租是指每丁納粟二石;調,隨鄉土所出,每戶納絹三丈,麻二兩;庸,每丁服徭役二十天;率貸,於津濟要路及市肆間交易之所,十收其二,謂之率貸。”
“我朝太祖高皇帝開闢,明隨唐制,定三徵之法,商稅百值抽六;田賦定黃冊和魚鱗圖冊,初為十五抽一,洪武二十三年起,為三十抽一,蘇松膏腴十收其二;徭役名目眾多,大抵分為四類為甲役、徭役、雜役、力差等等。”
“嘉靖十年,御史傅漢臣上奏言事,請行一條編法,將一省丁糧均派一省徭役內,量塗優免之數,每糧一石審銀若干,每丁審銀若干,斟酌繁簡,通融科派。”
“一條編法,就是將田賦和勞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