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進手術室之前,趙原與少年對話,“如果有朝一日,你成為世界級球星,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少年沉默數秒,“首先我要帶領國家隊進入世界盃,其次我會拿出所有的錢給家鄉建造醫院、學校、足球場,最後我每個月都會給村民錢,讓他們改善生活。”
趙原感慨,“你的計劃裡面好像沒有自己。”
少年微笑,露出與膚色對比明顯的雪白牙齒,“成為世界級的球星,就是我我的最大夢想啊!”
趙原從少年身上找到為何經紀人對他格外重視的原因。這個少年的淳樸的確有一種強烈的感染力。
“等下得做手術了,不會全麻,但你如果想休息的話,可以休息,睡一覺就好了。”
“我睡不著!”少年的聲音有些顫抖,顯然他知道這臺手術意義重大。
這臺手術使用機器人完成。
包括巴德克在內,所有人的表情都很嚴肅,他們或多或少接觸過醫療機器人,但如此近距離的觀察機器人手術依然感覺到震撼。
巴德克教授雖然當初迅速認可了內支架技術,但面對機器人的到來,內心還是有反感和排斥,或許也可以認為是畏懼!
以前的內支架技術是在關節鏡下完成,如今全部都由機器人來處理。
術前倒入影像資料,系統做出分析,外科醫生根據分析綜合自己的經驗,設計進針點,規劃骨隧道。
重建時,股骨止點的準確定位是最大難點。
常規的手術方法主要憑藉術者的個人經驗和患者的骨性標記來進行acl股骨止點的定位。
因此在製備骨隧道時,即使是十分有經驗的主刀醫生,也存在產生誤差的風險,造成骨道位置不良、骨道後壁爆裂等結果,影響術後功能,導致重建術後acl早期失效等不良後果。
趙原根據膝關節的資料對建立骨隧道引數進行實時調整,所有引數可以精確到0.1毫米,0.1度。
他輕推機械臂,末端電鑽的位置和角度達到最佳!
伴隨嗡嗡的聲音,眨眼功夫便將骨隧道建立完成。
如果是傳統的人工手術,這個部分至少得要二十分鐘以上。
機器人手術的優勢,最大程度地減小了骨隧道位置不準確、角度不合適等誤差因素。
手術對趙原來說,難度並不大,但效果卻是和其他醫生相比截然不同。
首先是出血量,整個過程幾乎看不到出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