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我幾乎很少在房間裡待著,把所有下班後的時間都放在國家圖書館,一週有一個晚上去大學裡旁聽課程。旁聽的課程和工作無關,與我有關。
我開始寫一些與統計相關的文章,以歷史上的統計為主。為了寫文章,我沉入浩如煙海的文獻中,從中文論文開始看,順著索引找到英文論文,看得很慢。英文不好而且背景知識不夠,任何一篇總要讀上好久,而不斷增添的列表上有上百篇必讀的文章。我一篇篇閱讀,進度很慢,卻也不是那麼想快速趕上去。比起任何事情的進度,我更在意自己身上的變化,在意閱讀的字和我自己之間發生的關係。
我去旁聽的是社會學和政治學方面的課程。有一個網路小組定期公佈大學課程的資訊,我搜尋任課老師的名字,遇到感興趣的就去旁聽。旁聽是一種非常良好的人生態度,感興趣的才會旁聽,沒有壓力仍然願意聽的東西才可能有所領悟。
我發覺政治學和我之前想象的不大一樣。自己一個人耽於幻想的時候,理念是第一位的,然而現實政治學研究卻脫不開現實政治。學術研究和我之前的想象也多有不同。我對哲學家的想象過於浪漫,而做學術需要課題立項、答辯會論證、申請經費、邀請合作、招募學生、論文投稿、發表成果、申報宣傳、職稱評比。其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大量心力。
有的老師有點憤世嫉俗:“好多人動不動就說什麼自由和平等是矛盾的,以為就能犧牲自由。其實自由和平等矛盾嗎?特權才和平等矛盾。”有的老師一直有著旁觀的視角:“你們觀察這個全權體制,有好多特徵很值得玩味。你看那些維權的帶頭人,最後怎麼被搞下去的?不是從上訪這事搞下去的。有一個是說違反了計劃生育,要罰一大筆錢。”也有的老師試圖迴歸舊日的話語:“還是得把階級概念拿回來,或者說階層,現在的階級分得更多更細——但不管怎麼說吧,社會上這種貧富差距的固化是很可怕的事。”
我坐在角落裡聽著,社會呈現出亂象紛紜、張牙舞爪、變化不定的姿態,像魔術表演時滿堂燈光,障人眼目。當哭著笑著活著的人變化成書裡的一個分母、某一歷史階段中的塵埃或類似“群眾”或“百姓”這樣詞彙中的萬千分之一,人的意義就一邊凸顯,一邊消失了。人在被群體擴大的同時變得渺小。
我感興趣的東西包括五十年代經濟政策、六十年代初人口數量、七十年代早期工業恢復情況、九十年代初期的思想轉變、二十一世紀初勞動力大規模遷徙。除此之外,想讀的內容如此眾多,一時之間令我目不暇接。此外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