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天真地認為:全世界只有一個作家名叫魯迅,只有一個詩人名叫毛澤東。
我想,魯迅應該是過去那個時代裡最具批判精神的作家。一九四九年共產黨獲得政權以後,新社會開始了,同時需要對此前的舊社會進行無情的鞭撻,於是魯迅那些極具社會批判意義的作品成為了共產黨手中揮舞的鞭子。我們從小就被告知,萬惡的舊社會是一個“吃人”的社會,其證據就是來自於魯迅的,無論是出現在報紙上廣播裡,還是出現在街頭的大字報上,都會在毛澤東的語錄之後,引用魯迅的話。人民群眾的批判文章裡要用魯迅的話,地富反壞右交代自己罪行的材料裡也要用魯迅的話。“毛主席教導我們”和“魯迅先生說”已經成為當時人們的政治口頭禪。
有趣的是,文革時期“先生”這個詞彙也被打倒了,是屬於封建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壞東西。魯迅破例享受了這個封建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待遇,當時全中國只有魯迅一個人是先生,其他人都是同志,要不就是階級敵人。
這時候的“魯迅”,已經不再是那位生前飽受爭議的作家,他曾經遭受到的疾風暴雨般的攻擊早已煙消雲散,彷佛雨過天晴一樣,這時候的“魯迅”光輝燦爛了。“魯迅”已經從一個作家變成了一個詞彙,一個代表著永遠正確和永遠革命的詞彙。
我有口無心地讀著語文課本里魯迅的作品,從小學讓到高中,讀了整整十七年,可是仍然不知道魯迅寫下了什麼?我覺得魯迅的作品沉悶、灰暗和無聊透頂。除了我在寫批判文章時需要引用魯迅的話,其他時候魯迅的作品對我來說基本上是不知所云。也就是說,魯迅作為一個詞彙時,對我是有用的;可是作為一個作家的時候,讓我深感無聊。因此,我小學和中學的往事裡沒有魯迅的作品,只有“魯迅”這個詞彙。
在我的文革歲月裡,我曾經充分利用過“魯迅”這個強大的詞彙。我成長的經歷裡除了革命和貧窮,就是無休無止的爭論。爭論是我童年和少年時期的奢侈品,是貧困生活裡的精神食糧。
我小學時和一位同學有過一個爭論:太陽什麼時候離地球最近?這位同學認為是早晨和傍晚,因為那時候的太陽看上去最大。我認為是中午,因為中午的時候最熱。我們兩個人不知疲憊地開始了馬拉松式的爭論,每天見面時,都是陳述自己的理由,然後駁斥對方的觀點。這樣的廢話說了不知道有多少遍以後,我們觸開始尋求其他人的支援。他拉著我去找他的姊姊,他姊姊聽完了我們兩方的理由後,馬上站到了他的立場上。這個當時還沒有發育的女孩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