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是一種文化點睛。
我想問一下,你們所知道的顧愷之的畫,有哪幾幅?
薩林娜:一幅叫《洛神賦圖卷》,一幅叫《女史箴圖卷》。
裘小玉:其實現在留存於世的已經都不是顧愷之的真跡,好像一個是唐代摹本,一個是宋代摹本。
餘秋雨:對於《洛神賦圖卷》,我要搶著發言。我怕你們像一般書籍中寫的那樣又來講述《洛神賦圖卷》與曹植寫的《洛神賦》的關係、曹植心中的“洛神”是誰、這個女人與曹植的關係等等。這些話題,至多隻能說是背景,而沒有涉及畫作本體。請注意,藝術作品的本體,主要是指形式,內容只沉澱在形式中。
在《洛神賦圖卷》中,顧愷之並不是僅僅畫了一個曹植心中的女性,而是讓曹植和那個女人一次次在不同場合出現,成了一種“連環蒙太奇”的結構。畫中的曹植與那個女人的反覆對晤,並不是實際相遇,而是精神交會,這讓“寫意”之“意”,變成了一種流動之“意”,隨之讓思念變成了一種流動的延綿。
反覆出現的曹植和那個女人,在神情上又有前後的一致性。曹植不失貴族風範,矜持、專注、悲涼,而那個女人也有類似的神情,接近於《洛神賦》上所寫的“輕雲蔽月,流風迴雪”。
繪畫的這種結構方式,即使拿到今天的新興藝術創意現場,仍然不失超前。
薩林娜:那麼,秋雨老師是怎麼看待《女史箴圖卷》的呢?
餘秋雨:《女史箴圖卷》依託的文字是西晉詩人張華的《女史箴》,這當然遠遠無法與曹植的《洛神賦》比了。《女史箴》是當時的一種“宮廷教育文字”,與看上去很不正經的《洛神賦》正好相反。當然,在藝術上,總是不正經的作品超過正經的作品。
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卷》不僅超越了張華的《女史箴》,甚至還超過了他自己的《洛神賦圖卷》。面對《女史箴圖卷》的線條、力度和結體,誰都不會再去注意它的訓誡內容。
顧愷之之後兩百多年,閻立本出現了。三百多年後,吳道子出現了。從此,中國的人物畫就越來越走向高峰。人們一般有個誤解,以為中國畫更多地擅長於山水花鳥,人物畫比較缺欠。尤其與西洋的實寫人物畫產生對比以後,更會覺得我們的人物畫不夠好。這其實是不對的,在中國繪畫的早期階段,人物畫,特別是寫意式的人物畫,恰恰是中國美術史的一個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