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以稱得上一個好人了。
何夕內心之中殺意洶湧,說道:“聖賢書都讀到狗身上了。”
郭桓說道:“聖賢書?九儒十丐,自此之後,除卻宋濂等幾個傻子,鬼才信聖賢書的。讀聖賢書也不過比要飯強上一點而已。”
其實郭桓所言才是事實。
元朝統治對中國文化的傷害,到底有多大。是很難詳細說出來的。別的不說,單單看宋朝與明朝根本就是兩個畫風。而宋朝與明朝相差不過百年,三五代人而已。
為什麼會這樣?
就是元朝對文化的摧殘。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這是元朝對社會階層的分類。
讀書人僅僅比乞丐好一點而已。
這種情況下,誰還信什麼聖賢書,誰還信什麼子曰詩云。
誠然,元朝後期舉行過一些科舉,似乎將讀書人的社會地位提高了一些,但是奈何,取進士之中,漢人僅僅佔一小部分,而蒙古回回等族裔有更多名額。而漢人之中的南人,也就是原南宋地界的人。更是一小部分的一小部分。更不要說,即便考中進士又如何?
劉伯溫是元朝進士,也是天下奇才。最後下場不過回鄉,即便任官,更多是轉折州縣之中。因為元朝任官重跟腳,也就是出身。
雖然有一些讀書人傳承下來,就好像宋濂。宋濂師承能直接到朱熹這裡,是朱熹數傳弟子。但是宋朝更多的底層讀書人,都不存在了。
這也是朱元璋停了十年科舉的原因,因為選不出人才來,沒有足夠的讀書人。
其實明初的時候,理學並不是太興旺的。原因也很簡單,明初文化本身就在低谷之中,雖然有一些元代遺臣點綴,但是很難說有什麼名家。
各種思潮都有。
就好像有名的劉伯溫,也算是明初一個典型,他就不能算理學中人。
洪武初年科舉的時候,也沒有將理學當成主要內容。
是朱元璋想來想去,最後不得已確定理學作為科舉主要內容。然後由明成祖加強。最後成為了大明治國中心思想。甚至可以說,朱元璋完成了一次中華文化的復興。
只是朱元璋因為自己本身的缺陷,他是成年之後才開始認真讀書的。很多儒學微言大義,他其實不大懂。再加上理學是元代的顯學。最後演變了歷史上的樣子。
而何夕來到這個時期,正是朱元璋對理學進行最後的權衡時刻。如果沒有變化,在數年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