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索,李斯年提出了幾條切實可行的建議,希望能幫助浦江紗廠渡過眼前的難關。
為了讓自己的建議更具有說服力和可行性,不僅能應付當下危機,也能為棉紡產業的繼續發展提供依據,李斯年計劃著寫點什麼,這就需要查閱一些專業資料,於是,接下來的幾天裡,他與李雅琳的約會地點更多地定在了圖書館。
此時,號稱“亞洲第一圖書館”的滬上東方圖書館尚未建成,但其前身商務印書館的“涵芬樓”已經擁有了令人矚目的藏書規模。
“涵芬樓”原本是商務印書館編譯所設立的圖書資料室,自1909年創立以來,一直積極收購各類藏書。從最初的善本古籍開始,逐漸擴充套件到中外圖書兼收,至今其藏書量已經達到了驚人的四十餘萬卷。
李斯年想要查閱一些棉花貿易和棉紡織技術方面的外文資料,“涵芬樓”無疑是一個理想的選擇。這裡的藏書量不僅豐富,而且質量上乘,遠勝於滬上其他的各家公立圖書館。可惜這裡並不對外開放借閱,李斯年只好找到大哥幫忙。
出乎意料的是,大哥僅僅透過一個電話就輕鬆地為他解決了問題,使他獲得了“涵芬樓”的圖書借閱資格。
原來,商務印書館的監理張元濟先生是浙省海鹽人,與李斯年的父親李和泰有著深厚的同鄉情誼和“同年”之緣。他們都是光緒十五年杭城鄉試的舉人,後來二人還結伴進京參加光緒十八年的壬辰科會試。
只可惜老爹名落孫山,而張先生則高中二甲第二十四名進士,後來他還加入了康有為組織的強學會,參與了維新變法,是維新變法運動的先驅之一。
變法失敗後,張先生立志走教育救國之路,加入了當時還很弱小的商務印書館,透過不懈的努力將其發展成為滬上最具影響力的圖書出版機構之一。
李斯年以前只知道老爹年輕時結識過很多官場人物,現在倒是對他的人脈和影響力有了新的認知。
有了圖書借閱許可,李斯年便開始埋頭抄書了,有美人相伴,讀起書來也愜意了許多。
棉花是僅次於糧食的第二大農作物,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戰略物資。其製品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們穿的衣服是棉花,蓋的被單是棉花,棉花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習以為常,以至於我們很難注意到它的重要性。
但事實是,棉花作為第一種由西方主導的全球化商品,其產業發展的歷史就是西方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棉花促進了殖民擴張、推動了城市化、引爆了工業革命、催生了“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