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讓他和九首詩!
沈德潛看了一下題目——《消夏十詠》。
這裡面,乾隆皇帝寫了第一首詩《消夏十詠·其一·荷》:
“澄思臨池鏡,含情對月窗。春光回洛浦,秋水憶湘江。
愛看花無萬,寧聞格有雙。坐參兼倚詠,聲色任摐摐。”
沈德潛並沒有因為難度太大,而心生不滿,反而欣喜異常。
他活了70歲,早就成了人精,哪裡還能不知道,這可是討好乾隆皇帝的好機會啊!
唱和詩?寫9首?
這算得了什麼?
沈德潛早年師從葉燮學詩,曾自詡深得葉燮詩學大義,所謂“不止得皮、得骨,直已得髓”,其自負可見一斑。
因此,唱和詩對於他來說,不過是毛毛雨。
很快,沈德潛就寫下了《消夏十詠·其二·蟬》:
“何處咽笙簧,千林曳響長。懷秋予有意,入夏爾偏忙。
暫息緣朝雨,群興噪夕陽。中郎精博物,琴韻識螳螂。”
這首“和”詩,不僅在詩意上,而且在題材乃至風格上,均與“唱”詩保持了一致,可以說是相得益彰。
沒過多久,沈德潛便完成了《消夏十詠》唱和詩。
除了其二以蟬為題外,之後的八首和詩則分別以扇、蛙、螢、冰、月、雨、瓜和蛩為題。
寫完之後,沈德潛又得意一笑,就像一隻偷到了雞的老狐狸一般。
沈德潛的詩作很快便呈送到了乾隆皇帝的案上。
乾隆皇帝細細地品過之後,滿意之情溢於言表,他輕拍著桌子笑道:“德潛,真乃江南老名士也!”
沈德潛呈上詩作之後,等了幾日,沒聽到宮裡有什麼訊息傳來,心下不免有些惴惴。
“皇上莫非不喜?”
不過,翰林編修的工作頗為繁瑣,一忙碌起來,沈德潛便沒時間胡思亂想了。
又隔了幾日,沈德潛又接到了乾隆皇帝的和詩任務。
“看來皇上不是不喜,而是國事繁忙,一時無心作詩罷了。”
沈德潛身在翰林院,接觸機密檔案的機會比以往多了不少,當然也知道如今國事甚多。
乾隆七年(1742)入夏以來,南方多雨,山水暴發,黃淮交漲,湖水漫溢,河道決口,致使江蘇、安徽等多省田園廬舍被淹,夏麥、秋禾無收,人畜死亡難計。
淮北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