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我的事情可算辦完了!”李鴻章獨自喃喃地說道。
4月15日第五次會談(加上在病床上的那一次為第六次)之後,七十三歲高齡的李鴻章覺得疲勞不堪了。
那一天,他拼出最後一點兒力量,要求把二億兩賠款再減少五千萬,為一億五千萬兩。
“這個問題不能再談了,已經減少了三分之一了嘛!”伊藤不想再談下去。
“那就再減少兩千萬兩吧。”
然而,伊藤一個勁兒搖頭。
賠款當然是用清政府的單位來表示。清政府是銀本位,但沒有貨幣。有一種洋銀在市面上流通,是以墨西哥銀圓為主的外國銀幣。還有一種馬蹄銀,是小銀塊。按純銀稱量,純銀五百七十五格令(約三十七克)為一兩,叫庫平兩。所謂“庫平”,是保管在戶部的標準秤。
戰爭之前,光緒十七年(1891年)歲入為八千九百六十八萬餘兩,歲出為七千九百三十五萬餘兩(據《清史稿?食貨志》)。由此可見,日本的要求對於清政府來說是多麼苛刻。
伊藤首相同意把作為條約擔保的佔領威海衛和奉天兩地改為只佔領威海衛,清廷支付駐兵費由年二百萬兩減為五十萬兩。
4月10日和15日兩次會談,日方委員陸奧外相因病未出席。
簽字儀式在4月17日舉行,這天正好是甲午日。戰爭爆發之年1894年是甲午年,所以中國一般把這次戰爭稱作“甲午戰爭”。甲午之年爆發的戰爭,於次年三月的甲午之日收場——簽署媾和條約。
簽字儀式只不過是一種形式,陸奧外相也抱病出席。
再沒有可議的問題了,這一天,他們只談些非正式的閒話。作為正式的國家代表,為結束戰爭的和談而來,因此,儘管李鴻章在十年前締結中日《天津條約》時就認識了伊藤博文,也必須避免議題以外的閒談。在談判中,有時似乎也談些閒話,但雙方都明白,醉翁之意不在酒,並非純粹的閒談。
簽署已畢,不管再談什麼,條約也不能變更了,於是,兩國代表第一回東拉西扯起來。
“陸奧閣下,病好些了嗎?”
“平素很少鍛鍊,時常鬧病。”陸奧答道。
“大概是公務過於繁忙,操勞過度吧?應該適當把工作交給訓練有素的部下去做。事無鉅細,外交大臣一個人都掌管,豈能有休息時間?閣下還年輕,今後工作的日子長著呢,要多多保重身體呀!”
通譯剛把李鴻章的話翻譯完,伊藤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