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在條約上簽字,當時中國稱之為“畫押”。
畫了押的當天,李鴻章登船回國。任務已經完成,沒必要在日本多停留了。
但現在還不能算是卸掉了重擔,國內肯定有一場罵他是賣國賊的“大合唱”正等著他。他的遇刺,使這種合唱聲有所減弱,但不可能指望由此而悄無聲息。
在輪船上,李鴻章仍然忙得很。
歸國之後必須立刻向皇上彙報,所以要趕快起好草稿。
“我還是不去北京為好。”李鴻章思忖著,喃喃自語。
“您就稱病躲起來。”兒子李經方說道。
“那你就得承受來自四面八方的攻擊。”
“我豁出去了!”
“我也豁出去了!”
李鴻章拿起筆來。
伏維皇上灼知時局,許息戰爭……
他的船艙裡,煤氣燈徹夜未熄。
臣昏耋,實無能為。深盼皇上振勵於上,內外臣工齊心協力,及早變法求才,自強克敵。天下幸甚!……
拂曉時分,他寫完了奏摺。
4月20日,李鴻章一行抵達天津。他立刻派伍廷芳和科士達去北京,把那份最重要的條約簽字文字投送總理衙門。
批准條約的正式文字將於5月8日在芝罘(煙臺)互換。
全國各地掀起了反對批准條約的運動,既有出自憂國憂民之心的,也有李鴻章的政敵趁火打劫。
反對最激烈的當然是客居北京的臺灣省民,而且有一些人特意從臺灣趕來。他們的運動異常悲壯。
當時李鴻章的最大政敵——兩江總督張之洞從江寧給總理衙門發電報:“恐大學士李鴻章當時傷重昏迷,李經方等人貿然承諾……”
然而,張之洞有什麼好策略嗎?他主張,欲廢除同日本簽訂的條約,必須乞求英、俄等強國的援助,立即締結密約,把新疆數城和西藏腹地割給兩國做報酬。
其實,即使清政府不去懇求,列強也會根據自己的利害來決定是否干涉。
4月23日,俄、德、法三國正式干涉日本領有遼東。帶頭採取行動的是利害關係最深的俄國,自不待言。
三國干涉的結果,是日本不得不放棄佔領遼東的權益,這就是另一段歷史的開端。
正值此時,北京城裡英才鱗集,各地的舉人們參加三年一次的會試。其中,也有像廣東康有為那樣早就聞名全國的學者。
康有為號召雲集北京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