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一起亡命日本的樸泳孝,與金玉均不但在政治上意見分歧,個人感情上也不融洽。金玉均死後,樸泳孝回憶道:
金玉均的長處是善於交遊,巧於文字,談話有術,詩文書畫無一不能,短處是忘恩負義,缺少謀略。
——摘自李光洙《與樸泳孝相遇的故事》
樸泳孝意識到對死者的禮貌,在讚譽之中還夾雜了一句“忘恩負義”的批評。究竟是指對樸泳孝忘恩負義,還是指亡命中的女性關係呢?對於朝鮮人來說,“忘恩負義”是最嚴厲的批判了,至於“缺少謀略”一語,則是一半兒批判,一半兒讚揚。
對立面的樸泳孝承認金玉均的長處是“交遊”,可見他是一個多麼善於交際的人,然而在交遊這個長處的背後,卻潛藏著“無謀略”的短處。明明知道那是個需要戒備的人,可他卻缺少警惕的謀略。
金玉均雖善於交遊,但極其膚淺。亡命九年,他受過很多人的援助,如玄洋社派系的人、犬養毅、尾崎行雄、福澤諭吉等,還有朝吹英二那樣的實業家,對他也伸出過經濟援助之手。
在野人士,痛恨日本政府對金玉均太冷淡,認為從日本國家利益來說,金玉均仍是個可以利用的人。日本的在野民權論者對外是些極端排他的國益論者,大石正巳就是個最好的例證。但有些人認為可以把金玉均當作日本的一個棋子,或許可用。還有一些人一直跟他打交道,不能立即撒手不管。例如,福澤諭吉等人在思想上已經進入脫亞論時期,認為與列強為伍,侵略朝鮮是正確的。要把朝鮮置於日本的勢力之下,老實說,像金玉均這類人,倒很礙事。金玉均之所以靠近日本,是為了朝鮮的獨立自主,脫離清廷的束縛。一旦日本取代清政府統治朝鮮,可以想見,抵抗最激烈的將是主張獨立自主的金玉均。
武裝政變失敗後,金玉均逃到仁川,登上日本“千歲號”,竹添公使想答應朝鮮政府代表穆麟德的要求,命他下船。倘若下船,就一定會遭到慘殺,金玉均一行已準備自盡。幸虧“千歲號”船長俠義,拯救了他們。船長是民間人士,公使是政府官員,到了這時,金玉均再也不會信任日本政府了。他的政治嗅覺是發達的,一定能察知日本民間的國益膨脹主義者是想利用他才來接近的,他之所以不斥退他們,是因為經濟窮困和人力太少。
作為亡命的大政客,金玉均常被比作孫文,有時甚至被稱為“朝鮮的孫文”。但是,兩者相比,金玉均的條件可遠遠不如孫文。
孫文在海外有很多僑胞。在美國,在東南亞,在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