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必須要繞行一大圈,沿著丹麥半島北上進入北海,實在是頗為不便。而除了商船之外,德艦的小範圍調動也需要繞行丹麥半島;一旦德國和某個國家進入戰爭狀態,需要調動戰艦的時候,由於中間的絕大多數海域都不屬於自己,必須要看丹麥的臉色行事。這種海軍命脈不能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感受,也委實不能讓人放心。有鑑於此,德國決定修建一條西起易北河口,東至基爾海灣的內陸運河,貫通北海和波羅的海水域。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拉動波羅的海沿岸的經濟發展,更能夠保障德國海軍戰艦在戰時調動的絕對安全。
在威廉一世時代,德國海軍根本就沒有什麼大傢伙;加之當時的商船和郵輪的體型也相對較小,所以這條運河在設計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沒弄得有多大。運河的剖面呈一個倒梯形:雖然水面寬度很大,達到了567米,但下底所代表的水下寬度就慘不忍睹了,寬度只有22米;除此之外,倒梯形的高只有9米,意味著這條運河的最大水深只有9米,極大的限制了她的通行能力。
歷史上,這條運河只能勉強同行德國海軍的前無畏艦和裝甲巡洋艦,而對於德國在無畏艦時代建造的那一票主力艦,就實在是有些力不從心。在德國海軍的強烈要求下,威廉皇帝運河於1907年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擴建,於1914年6月竣工。擴建之後的運河水面寬1025米,水下寬44米,水深11米,能暢通通行所有的無畏艦,並且還保留了相當多的餘量。之所以德國人在1907年才想起來擴建運河,是因為德國在前無畏時代建造的主力艦的體型並不大,基爾運河還能勉強滿足海軍的需求;德國海軍於1904年開工的末代前無畏德意志級,才只有222米的寬度和823米的吃水,完全可以在特定的航道上安然通行。
然而在這個位面裡,就完全是另外一番情形了。由於清英“戰艦適當大型化”理論的確立,使得德國海軍早早走上了噸位放大的平衡效能之路,戰艦噸位較史實有了飛躍版的提升;那艘於1894年動工的新式戰列艦,其設計排水量為13200噸,已經達到了與歷史上德國“德意志”級相當的水平,而後者是1904年才動工開建的!此番德國提前10年就開工了排水量超過13萬噸的主力艦艇,基爾運河登時就顯得有些不夠用了。要知道,新式戰列艦的寬度達到了23米,滿載吃水接近84米,只要再稍微大一點,運河就幾乎不能承受;而照現在德國海軍主力艦的發展趨勢,誰能保證下一級戰列艦的體積不超標呢?
“運河的重新拓寬,不僅能讓帝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