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田信長在本能寺之變被殺後,豐臣秀吉一開始為繼承了織田大魔王對耶穌會寬容的政策,但是當基督教信徒越來越多,勢力一點點擴大後,豐臣秀吉開始感到不安。
於是在1587年6月19日豊臣秀吉釋出《伴天連追放令》,命令耶穌會傳教士立即停止傳教,並且必須在20日內離開日本本土。最後竟然搗毀了京都等地的教堂。
無奈弗洛伊斯只能來到長崎定居。
1590年,弗洛伊斯偕同歸國的天正遣歐少年使節及範禮安在聚樂第會見了豐臣秀吉。
1592年與範禮安一起遠渡澳門,1595年返回長崎。
1597年留下了“二十六聖人殉教記”的最後報告後於7月8日逝世,享年65歲。
總的來說,弗洛伊斯作為日本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記錄的可信度還是有保證的,但作為一名西方傳教士,主觀方面也肯定存在一定的偏見。
弗洛伊斯作為當時在日的西方傳教士,不少事件及人物都是他親眼所見和親身經歷的,所以雖然可能對於信奉了基督教的大名有所美化外,總體上來說其記錄內容可信度還是非常高的的。
《日本史》作為記錄時事的一次史料,歷來也受到戰國史研究家的重視。不少書籍中對於弗洛伊斯的《日本史》以及其經手作品中的記錄有也是多有引用,比如對於明智光秀的評價、織田信長意圖編成艦隊入侵大明等等。
作為直接面見過信長的人,其記錄的可信性更是無法忽視,所以弗洛伊斯所著的《日本史》被認為是可信度高的寶貴資料。
不過雖然弗洛伊斯編著《日本史》一事當時的關聯人幾乎都知道的,但是其原稿一直沒有被發現。
直至1894年或1895年,研究耶穌會史的歷史學家庫洛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西郊的阿究達王宮圖書館中偶然發現了《日本史》第一部424頁的寫本,之後謄寫本被林林總總的發現。
這本書裡面的內容大多是弗洛伊斯本人的親身經歷。1562年-1597年,整整35年的在日經歷,他見證了戰國時代的許多大事,包括本能寺之變,豐臣秀吉的去世,二十六聖人殉教等,對日本的社會風俗習慣也有不少的考察與認識。從這個角度來看,弗洛伊斯的可信度是比較高的。
所以當我得知坐在我面前的這個傳教士是路易斯弗洛伊斯的時候,內心是非常驚訝的。
大人物啊!能在歷史上留下名號並且做出一番功績的人,能是泛泛之輩麼。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