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原來,北山村的一位老村書記劉明德,在村裡很有威望,陳慶之也多次登門拜訪過,二人的關係還不錯,算是忘年交。前幾天,劉明德提出請他幫忙聯絡放一場電影。
就像剛才眾人說的,北山村的娛樂活動非常少,電視訊號有時候也不好,大家都對文化娛樂活動非常感興趣。
最近幾年,從上到下都重視農民的業餘文化生活,考慮到農村的實際問題,專門招募了一批電影放映員,原則上每個村每個月放映一晚。有的鄉鎮村子多,就安排一名放映員。有的鄉村子少,就兩個鄉共一名放映員。
如果把電影比作農民的“精神食糧”,那麼放映員可以說就是一臺“碾米機”,負責把“精神食糧”碾好,送進千家萬戶。所以,在文化娛樂活動非常匱乏的農村地區,特別是偏遠的山區,大家都非常渴望獲得充足的“精神食糧”,因此,電影放映員彷彿就成了農村的“文化大使”一般,深受廣大農民歡迎。
一般來說,下午四五點左右的時候,放映員就回從家裡出發,趕往放電影的村子。晚飯都是村裡負責招待,有的是在村幹部家裡吃飯,有的是村裡安排在附近那個村民家裡吃飯。根據不成文的慣例,放映員在誰家吃晚飯,誰就能在“露天電影院”佔據一個最佳位置,一般是放映員周邊的位置是最好的。沒有人對此提出過異議,畢竟人家招待了放映員的晚飯,放映員吃飽喝足了,才能精神滿滿地給大家放電影。
等到天色逐漸暗下來後,就開始放廣播,一般都是放迎賓曲。傍晚的迎賓曲就是一個訊號,聽到之後,所有的村民都知道晚上有電影看,所以,大家都會手忙腳亂的處理手頭上的事情,以便早早地趕到“露天電影院”佔據一個好位置。
要是在早幾年前,好多人得知某個村子會放電影,會早早地吃過晚飯,走上十幾裡地去看電影。現在這樣的情況要少了,因為電視在農村逐漸開始普及了,有些人寧願窩在家裡看電視,也不願來回走上二三十里路看電影。但是還是有些人喜歡“露天電影院”,只要知道哪裡放電影,能趕到的話,都會想方設法趕去看一場“露天電影”。
放映員需要自己騎單車載著厚重的放映裝置來放電影,要是平路還好,遇上上坡路,或者坑坑窪窪的地方,這就是在遭罪。而北山村的交通非常不便,正因為這樣,北山村的村民根本就享受不到每月一場電影的福利,常常是兩三個月才會過來放一場電影。
而且像北山村這樣偏遠的山村,除了吃飯,還要給放映員安排住宿的地方,一般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