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時,總要遭到妻子的白眼。”
多麼詳盡的細節描寫!這不禁使人想起狄更斯和福樓拜。在今天西方小說內反現實的荒誕之風盛行,類似海勒《第二十二條軍規》那樣光怪離奇的作品逐漸成為現代派小說主流的時候,羅斯卻堅持寫實風格,其原因是他對時代有獨特的理解,他對時代的反應也與眾不同。當然,由於種種限制,這種反映不可能很完善。總的說來,羅斯的基調是灰暗的,充滿發達工業社會里普通人的失望、彷徨和透骨的淒涼。
談起羅斯的藝術風格,就不能不涉及到他的語言特色。猶太裔作家向來以幽默、尖刻著稱,羅斯的作品更是俏皮而不傷風雅,嘲諷而不露刻薄。人們很少在他的小說裡看到無聊的笑話或裝腔作勢的賣乖。這裡特別值得提一下的是羅斯異常豐富的詞彙。有人在對他作品做仔細分析後,曾將羅斯的文字語言分成四個層次:小說的敘述語言(標準語言),小說裡各類人物在家中使用的意第緒語,大城市喧鬧的街上常聽到的美國俚語,以及猶太宗教儀式上使用的希伯來語。在《再見,哥倫布》和其他幾篇小說裡,這四類語言的交替使用往往隨著場景的變換和人物的行動錯綜交迭,構成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猶太民族的風俗畫,令人目不暇接。
菲利普·羅斯一九三三年出生,現已到古稀之年;而我自己也過不惑之年,垂垂老矣,這二十多年來自己在學術研究沒有間斷過,也有所獲,但主要從事的是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研究。雖然如此,還是在忙中抽出時間把以前的譯作重新看了一遍,作了些文字上的訂正。在這次校對過程中,發覺當年把該書裡的最後一篇小說《狂熱者艾利》給漏譯了,今由我的研究生張迪補上。張迪外秀內慧,好學不倦,從事西方文學研究多年,譯文流暢,文筆優美。以上對菲利普·羅斯生平和作品的評述,均含有她的研究成果。
羅斯小說的語言特色,增強了作品的藝術魅力,但也為翻譯帶來了不少困難。在本書的翻譯中,儘管譯者作了很大努力,為一些詞語踟躕徘徊,費盡周折,但其成功程度如何,還有待讀者的鑑定和指教。 俞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