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下的機鋒公案,都提供了一種看待問題的新方法和新視角,即不要執著,不要拘泥。這就在老子的反向思維和莊子的詩性思維基礎上又進了一步。後世許多學者和思想家以禪為喻、借禪說理,並不足為奇。
其次,禪宗讓我們明白了智慧與知識的區別——知識屬於社會,智慧屬於個人;知識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啟迪。因此,他們只要求學佛的有慧根,開悟的有機智,卻從不提供標準答案。相反,那些公案和禪偈是不妨反覆琢磨的。比如寶劍出匣那段話,便可以有多種解讀。中國人原本就善於領悟,長於鑑賞,現在更是升級,就像學會了品茶。
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是:我們民族從此建立了一種對待外來文化的模式:以我為主,洋為中用。任何外來文化進入中國,都必須中國化,否則就沒有容身之地。這可是屢試不爽的。從佛法西來到西學東漸,都如此。
然而正是禪宗創造的這一模式讓我們錯失良機,造成了思想文化領域和心理素質方面的鉅額虧欠,直至今天都無法還清債務,補足功課,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然而要討論這樣一個重大話題,卻必須有全球視野。因為只有在那廣闊的歷史背景中,我們才能看清文明的走向。
[27]關於“即心即佛”,見《達摩血脈論》:即心是佛,亦復如是。除此心外終無別佛可得;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又《祖堂集·馬祖傳》 稱道一每謂眾曰:汝今各信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道一禪師塔鳴並序》稱道一常說:佛不遠人,即心而證。
[28]見《五燈會元》卷二。
[29]見《五燈會元》卷三。
[30]見《五燈會元》卷七。
[31]見《五燈會元》卷五。
[32]見《五燈會元》卷八。
[33]見《紅樓夢》第二十二回。
[34]關於禪宗的影響,請參看張中行《禪外說禪》。
[35]據朱大渭等《魏晉南北朝社會生活史》、李斌城等《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中國人飲茶大約開始於漢,卻是作為藥用。魏晉時開始變成飲料,因為有助於清談,但直到唐初在北方仍不普及。唐玄宗開元以後,由於僧人坐禪的需要,飲茶蔚然成風。至唐德宗時,終於出現世界上第一部飲茶專著,即陸羽的《茶經》。關於茶與禪的關係,研究成果甚多,僅論文就有一千三百多篇,但似乎無人提及與科舉和禪宗的同時同步。
[36]見辛棄疾《西江月·夜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