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第四章 佛教中國化 時代精神 (第1/4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選擇是在門閥制度衰朽之後開始的。

事實上,中國雖然沒有種姓制度,卻有血統觀念和門第觀念。表現於歷史,就是西周到春秋的貴族政治和魏晉南北朝的門閥政治。貴族政治時代,佛教尚未傳入中國,華夏民族也沒有產生自己的宗教,凝聚人心的是祖宗崇拜。而且直到明清兩代,祖宗崇拜也仍是主流。

因此,當貴族政治在秦漢逐漸讓位於官僚政治時,門閥制度便誕生了。門閥時代的統治階級不是貴族領主,而是士族地主。他們雖然並不世襲領地,卻壟斷仕途;而“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靠的正是祖宗。門閥制度在世界上獨一無二,就因為只有祖宗崇拜的中國才有這樣的土壤。

當然,也因為官僚體制最早在中國成熟。

不過這樣一來,矛盾就產生了。因為官僚政治絕不允許仕途被壟斷,帝國制度也絕不允許國土被瓜分。要維護天下一統,就必須消滅貴族領主;要保證皇權至上,就必須消滅士族地主。漢唐兩代,肩負的就是這種使命。

動搖了血統觀念和貴族政治的是漢,挑戰著門第觀念和門閥政治的是唐。漢是平民王朝,唐是混血王朝。兩個王朝的不同性質,造就了他們不同的氣質。包括漢、唐之間的魏晉南北朝,也有著自己的風度和風采。

這是黃河九曲十八彎一樣的歷史長卷。

總體上說,漢是雄渾大氣的。唯其雄渾,所以厚重;唯其大氣,所以樸拙。那些碑刻、陶俑、畫像石,以及霍去病墓前的雕塑,都表現出第一個農業大帝國初生牛犢般稚嫩而笨拙的生猛,以及新興貴族地主小喬初嫁式的天真爛漫和滿心歡喜。即便迂腐繁瑣如經學,妖妄荒唐如讖緯,鋪陳排比味同嚼蠟如漢賦,也未嘗沒有漢文明的自豪與自信。

自信的背後,是歷史的邏輯。

實際上,作為秦始皇政治遺囑的執行人,以及真正意義上的“中華第一帝國”,兩漢奠定了帝制時代的基本原則和主旋律:重農抑商,中央集權,獨尊儒術,孝治天下。如果真如黑格爾所說,歷史與邏輯是一致的,那麼,兩漢就是歷史邏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是魏晉南北朝。

作為邏輯意義上的否定,魏晉南北朝與兩漢,歷時大約等長,風貌截然相反:華夷不辨,胡漢混雜,戰亂頻繁。天下一統變成了群雄割據,對外征服變成了民族混血,統治階級變成了士族地主,意識形態變成了魏晉玄學,就連佛教也由巫術化的浮屠道變成了玄學化的般若學。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春遲早晴[先婚] 火影:我的寫輪眼能鑲嵌無限寶石 柳念慈 農家喜事:潑皮相公太撩人 萌妻來襲:老公,抱一抱 重回九零高考後 回檔人生-妻子的備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