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第二章 阿拉伯 告別巴格達 (第3/4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tan)成為實際統治者,哈里發則變成徒有虛名的宗教領袖。公元1258年,即南宋理宗寶祐六年,成吉思汗的孫子率領蒙古軍團血洗了巴格達。既政教分離,又只剩下可憐兮兮兩河流域的阿拉伯帝國正式滅亡。[32]

算到這年,阿巴斯王朝維持了近五個世紀的統治,其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燦爛輝煌,三分之一起伏跌宕,三分之一名存實亡。這個王朝甚至一開始就是分裂的。西班牙有“後伍麥葉王朝”,中國史稱西大食;突尼西亞和埃及有什葉派的法蒂瑪王朝,史稱南大食;阿巴斯王朝則只是東大食。

兩個另立山頭的王朝也曾有過自己的美好時光。後伍麥葉王朝的首都科爾多瓦(英語Cordoba)與君士坦丁堡和巴格達齊名,是當時的世界文化中心之一。法蒂瑪王朝則不但佔領了埃及,還征服了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希賈茲,位於開羅的愛資哈爾清真寺更是名揚四海的高等學府。

阿拉伯世界三國鼎立。

然而在巴格達淪陷前,後伍麥葉和法蒂瑪王朝都已先期謝世,只有阿巴斯苟延殘喘。種種跡象表明,阿拉伯人的輝煌已是明日黃花,只能留待後人在晚霞中憑弔和吟唱。[33]

既然如此,那就讓別人來接手吧!

事實上之後伊斯蘭教的傳播,主要就靠波斯人、突厥人和蒙古人,影響最大的是奧斯曼、沙法維(英語Safavid)和莫臥兒(英語Mughal)三大帝國。奧斯曼是突厥人的,在今天的土耳其;沙法維是波斯人的,在今天的伊朗;莫臥兒是蒙古人的,在當時的印度。他們都不在阿拉伯半島。

阿拉伯人反倒成了“少數民族”,在今天的穆斯林中只佔八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公元10世紀後,伊斯蘭教的傳播已主要不是靠武力,而是靠商貿活動和文化交流實現的。受傳教師、移民和商人影響而伊斯蘭化的地區,包括了印度尼西亞群島、馬來半島南端和非洲一部分,就連作為征服者的蒙古人也自動皈依。這不能不說是神奇,而且必有原因。

不過,我們還是把這問題留待將來吧!

現在已經完全清楚了。麥地那烏瑪,哈里發國家,伍麥葉帝國,阿巴斯王朝,阿拉伯人一步一個臺階地走完了自己的路。但這道路不是羅馬的,也不是中華的。實際上,由於西周奠定的人本、現實和藝術三大精神,中華大地並不具備宗教土壤,因此只可能產生具有世界性的文明,不可能自發地產生宗教,更不可能產生世界宗教。這裡面沒有是非對錯的問題,只不過事實如此而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流放後,老祖宗領族人富甲一方了 三國之群芳尋蹤 花吃了那妖獸 歷史副本從崖山海戰開始 四合院:開局吃出一畝三分地 四夫爭寵:夫君個個都傾城 再見了,趙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