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顧皎巡視完河堤,又去了工坊。
大約是受現代城市規劃思想影響,她不想隨意弄出來糊弄人,因此耗費了頗多的心思設計工坊區。設計圖是她親自畫,又找長庚和善建的師傅一起改出來的。
考慮到日後的交通,工坊有路直通小莊,也可沿著水渠便的卵石道去河堤。卵石道修得兩車寬,為日後進出河堤上的碼頭做準備。
至於工坊本身,分成了三個大區。一是住宿區,用條石做基礎,燒陶的管子引上下水。吃水單獨進,汙水統一排放至一個蓄糞坑中,發酵後做農家肥用。修了三十來間,排成對開的兩排。每間約莫五十個平方,分了內外間,有簡單的雜木做傢俱。衛生間和洗澡間是單獨設在外面,集體使用,輪流打掃;食堂則在另一頭,統一吃喝。這部分大約完成了一兩套,樣板很是乾淨清爽的模樣,吸引了不少民夫來看。
那些民夫住慣了窩棚,聽說這邊修好了後,只要在工坊打工便能申請一間,均兩眼放光。
二則是工廠區,一個大的通開間,高有一兩丈,面積約莫半畝,能容納近百人同時工作。
另外則是倉庫區,用於存放布料,麻線等等物品。
顧青山接下軍衣的活兒後,著人去三川道找行商,定了許多的棉麻布匹。這會子,那些貨物已經源源不斷地運進來,全仰賴長庚打理。民夫們緊趕慢趕地修倉庫區,也有些來不及了。因此,一多半的貨物,現挪去了小莊的後院,堆得四處的房舍滿滿當當。
顧皎看完一圈,再次對長庚強調,“地基要牢固,花樣要少。這是幹活的地兒,不必搞那些雕花什麼的東西,簡單樸素實用最要緊。最重要的,是快。”
長庚自然全應了,又帶她去看了集體灶的吃食。
自寬爺帶顧皎吃過一次大鍋飯後,她隔三岔五去看人伙食。因她要去,那些儉省慣了又極愛佔小便宜的莊婦不敢弄虛,吃食上的品質一直保持得不錯。因這一兩月都在加緊幹活,所以,顧皎看見鍋裡燉煮的肉湯翻起來許多雞腿和豚骨。
此般不作假的吃食,保證了營養,那些民夫怎麼都是鬧不起來的。
提及吃,難免要說一說勺兒建的烤窯。
李恆單提了軍糧中要保障肉食,卻給顧皎出了一個大難題。她又將這難題交給了勺兒,勺兒挖空心思想了許久,最終還是把目光放在了風乾和烤乾上。
龍口本地多山,多水,風乾的肉食雖然能儲存一定時間,但也不會太長久便會變味;烤貨則不同,不僅是保留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