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第二十八課 一座默默無聲的高峰 (第2/4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他看來是一種永恆,所以他會說“託體同山阿”,死去以後就和青山同在。

餘秋雨:如果把這首詩讀成人們對死亡的無奈,對他人的抱怨,那就錯了。它為人類的死亡下了一個最積極的定義,那就是“託體同山阿”。全世界各種各樣的死亡定義中,沒有一個比得上。

王安安:陶淵明有一個非常顯赫的曾祖父,就是陶侃,在東晉的政治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陶淵明似乎從來沒有從陶侃那裡得到過什麼好處,也不說自己的曾祖父是誰,但是最後他的名聲反而比陶侃大。

餘秋雨:炫耀自己出身名門,等於是宣佈自己沒有出息。

炫耀的人可能不知道,就在他炫耀的片刻,人們正在對比他與家世門庭的巨大差距,從心裡輕輕搖頭,深深嘆息。

好,你們五位都說了,我也加入一份。我本人在人生的一個關鍵時刻曾經受到過陶淵明的“加持”。那是在十八年前,我為了成為一個獨立文化人決定辭去一所高等藝術學院院長職務,卻阻礙重重。我說服不了學院裡的師生和上級領導,已經到了放棄的邊緣。但是就在這時,頭頂上似乎出現了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裡的呼喚:“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這呼喚,像一聲聲催促,又像一聲聲責問,一聲聲鞭策,終於使我下了破釜沉舟的決心。因此,最後在學院接受我辭職的歡送大會上,我特地引用了陶淵明的這首詩。他的這首詩,是我實現一次人生大轉折的路標。

陶淵明所說的“田園”,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精神家園”,既是有形的,更是無形的。他本人早年為了家裡的生計,做過幾次小官,但只要能勉強過日子,他就辭職回家了。我們初一聽,他家裡有菊花,有東籬,又看得到南山,非常舒適,但應該明白,他必須自己耕種。就像嵇康掄起鐵錘打鐵一樣,親力親為。我當時辭職後獨自去甘肅高原考察中國文化,“田園”是龐大而不確定的,我在生活上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因此一路上就靠陶淵明和嵇康鼓勵自己。

叢治辰:秋雨老師,我覺得陶淵明和嵇康畢竟有一點不同,嵇康的日子過得很好,飯吃得飽飽的,才有力氣去打鐵。打鐵是他的個性。物質生活上,陶淵明好像不能跟嵇康比。可以說耕種是他的個性,但更主要的,還是為了養家餬口過日子。這樣一比,好像嵇康比陶淵明顯得更浪漫,陶淵明卻更不容易。

餘秋雨:你說得很對,嵇康再怎麼打鐵,也是一個貴族知識分子,而陶淵明則選擇了遠離貴族生活。而且,嵇康和其他魏晉名士都有一點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節婦 撫宋 七零軍婚:假千金她是真福星 劍與紅寶石的輪舞 夫君來自未來 昨夜星辰昨夜風 網王之非同凡響風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