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功績之一。
不過,袁世凱介入的目的,並不是要幫助朝鮮政府脫離困境,而是在執行天津的主子李鴻章的指示。看一看李鴻章給袁世凱的指令電文就可明白,美亞商會提出的獨佔糧食運輸,會給予中國商人以嚴重打擊,這才是袁世凱介入的最大動機。至於減少了利率,朝鮮政府得到好處,只不過是副產品而已。
從美亞商會借來的款子,並沒有用作再建財政的資金,而是支付了賠款,所以,左手進來右手出去,沒有產生任何良好的影響。此後,朝鮮政府每逢有困難,便向美亞商會借款,甚至還採取了貨幣鑄造機、槍炮、彈藥等實物支付的形式。於是,美亞商會便成為德國向朝鮮擴張的尖兵。很可能美亞商會同德國政府有密切聯絡,許多行動都是政府指示的。
經李鴻章介紹,英商的怡和洋行和香港上海銀行也曾借錢給朝鮮政府,年利一成,可能是仿照美亞商會的前例。
債權人有很大的發言權,這是理所當然的。清廷必須防止某一國在朝鮮獲得很大的發言權,所以,德國的力量加強了,便幫助匯入英國借款,以取平衡。李鴻章的這一套手法,作為執行者的袁世凱,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
朝鮮政府向美亞商會借款,東一筆西一筆,不知不覺中增多起來,兩年後竟達到二十餘萬元。
這下子朝鮮政府不得不想一個治本之策了。於是,橫下一條心,打算從法國銀行一次借入二百萬法郎,半數作為財政再建資金,半數還債。但是,袁世凱反對,這一計劃在表面上便銷聲匿跡了。
袁世凱反對的理由極其明顯:在屬國朝鮮,再也不能增強別國的發言權了。他認為,如要借款,就應該與宗主國清廷洽商。然而,朝鮮舉國一致,要爭取獨立自主,正與袁世凱的主張相反。同樣是借款,也要向中國以外的國家借,因為宗主國再加強發言權,只會使實現無比重要的獨立自主的時間拖長。
清政府的財政顧問——英國人羅伯特?赫德主張,清政府應借款給朝鮮,讓朝鮮把外債通通還清,變為只欠清政府的。赫德還建議清廷向各國宣告:清與朝鮮之間有宗屬關係,拒絕他國向朝鮮提供借款。
英國害怕俄國向朝鮮擴張,因而希望清廷牢牢掌握朝鮮,行使宗主權。
袁世凱看了赫德的建議書,如獲至寶,而主子李鴻章卻非常慎重。這個現實主義的政治家不願把朝鮮當作包袱背在身上。
“為朝鮮還清一切債務,還要借款給它,而它究竟有多大的償還能力呢?”
“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