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原文】
上德不德①,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②,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扔之。③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④,而亂之首也。前識者⑤,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⑥。故去彼而取此⑦。
【註釋】
①上德不德:前一個“德”,是名詞,道德。後一個“德”用作動詞,意動用法,不以為有德。②禮:指古時的社會道德行為規範。⑧攘(rǎnɡ):捋起、捲起。攘臂:捲起袖子,伸出胳膊。扔:拉。④泊:通薄,淺薄。⑤前識:先知,有先見的人,據《韓非?解老》說:此指無根據的預測。⑥華:浮華,虛華。⑦彼:指上文的“薄”、“華”,即指“禮”和“前識”。此:指相對的“厚”、“實”,就是指“道”與“德”。
【譯文】
高層次的“德”不自認為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層次的“德”自認為不喪失“德”,因此實際上是沒有“德”。高層次的“德”是順其自然,無意表現它的“德”。低層次的“德”是做道德事、有意表現它的作為。高層次的“仁”有所作為,而無意表現它的“仁”。高層次的“義”有所作為,而有意表現它的“義”。高層次的“禮”有所作為,卻沒有人響應它,於是就捲袖捋臂地硬拉強拽人按禮行事。所以喪失了“道”,然後才講“德”;喪失了“德”,然後才講“仁”。喪失了“仁”,然後才講“義”;喪失了“義”,然後才講“禮”。“禮”這個東西,是忠、信的淡薄,邪亂的禍首。所謂先知先見之明,不過是“道”的浮華,而且是愚昧的開端。因此,大丈夫立身敦厚,而不居於淺薄,存心樸實,而不居於浮華。所以要捨棄淺薄與浮華,而選取敦厚和樸實。
【原文】
昔之得一①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②。其致之③,天無以④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⑤,神無以靈,將恐歇⑥;谷無以盈,將恐竭⑦;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⑧。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⑨,此非以賤為本邪⑩?非乎?故至數輿無輿。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註釋】
①得一:能夠(與“道”)保持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