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餘秋雨:講完唐代文化的繁盛,再講以後的文化現象,會顯得有點艱難。在太強光亮的對比下,容易使我們對後面的光亮失去驚歎的熱情,因此也會失去公平。
首先承受這種不公平的是宋代。
除了宋詞之外,中國人對宋代的印象往往是混亂的。那簡直成了一個“記憶的沼澤地”。我現在很想聽聽大家對宋代的印象,隨口說吧。
王牧笛:整個宋代都讓人感覺比較暗淡。首先,不斷受外族和蠻夷的侵略,定和約呀、送歲幣呀、逃亡流亡的事情很多。就連宋徽宗和宋欽宗這兩個皇帝都被俘虜,而且都死在了北方,這對中原文明是一種空前絕後的恥辱;另外,朝廷也很黑暗,權奸當道,把像岳飛這樣優秀的一個武將給殺了;還有就是文化人的遭遇也特別讓人同情,司馬光、王安石都被牽涉到黨爭中,蘇軾、李清照、陸游、辛棄疾等文化人或者在政治上被排擠打壓,或者因戰亂而顛沛流離。
呂帆:還有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漢。不管你叫他黑社會也好,群英會也罷,但重要的是這個“逼”字,就是正常人在不正常的社會里也沒有辦法正常地生活,這個時代的老百姓一定生活得很壓抑。
王安安:還有程朱理學倡導的“存天理,滅人慾”,禁錮人性,禁錮自由。對女人特別苛刻,一方面要她們嚴守禮儀和貞潔,就有女的手跟男的碰到了,回去就不得不把手給砍掉了這樣的事;而另一方面,由於宋代老吃敗仗,人們轉而把拯救國家、抵抗外辱的希望寄託在佘太君、穆桂英等楊門女將身上,男人都不知道幹什麼去了。
餘秋雨:大家講的都沒錯,但把這些現象當做整個宋代的基礎,卻錯了。
中國思維的一個弊病,就是喜歡憑著區域性感性印象作情緒化的判斷,自始至終缺少理性控制,理性控制的前提是宏觀控制。先擦去那些眼淚,收住那些嘆息,壓住那些怒火,把各種事情放到大歷史、大座標中進行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只有這樣的比較,才能看清一些基本輪廓。
放到大歷史上看,我們不能不承認,宋代認認真真地建立起了文官制度,這在歷史上是空前的。趙匡胤把兵權和財權收回中央,結束了地方政權的武裝割據,全國由文官來替代武將。那麼,文官從哪裡來?只能從科舉考試中來。因此,科舉制度走向健全。科舉考試的內容也發生了改變。唐代有考經書的,有考策論的,科目眾多,但大家偏重進士一科,喜歡考詩歌,詩寫好了就行。但是到了宋代就倚重實用,雖也考經義,就是儒家經典,但殿試僅考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