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4 (第2/3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國發生糾紛時,中國清醒過來,架設了電線。但一兩年之後,又睡了過去。中法戰爭後,又醒過來,於是購進“鎮遠號”“定遠號”。近幾年來,太平無事,就又睡過去了。日本可以趁此時機追過中國。假如現在在朝鮮尋釁鬧事,就等於把將要睡去的中國搖醒,促使它奮起。

可以說,關於中國,伊藤比黑田有更多的情報,分析也較為中肯。

清政府於1885年購進“鎮遠號”“定遠號”“濟遠號”三艦,1887年購進“致遠號”“靖遠號”“經遠號”“來遠號”四艦。中法和約簽訂在1885年6月,購進軍艦,正當伊藤所說的覺醒期。1888年成立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任司令。中日甲午戰爭是在1894年打響。這期間,日本忙於擴充軍備,而中國自買進英、德四艦以後,直到戰爭爆發的七年裡,竟再未購入一艘軍艦。

中國也有擴充艦隊的預算,但這筆錢被西太后挪用去修造頤和園了。當然,准許挪用軍事預算的大臣也有責任,不過,這畢竟只能說還處在昏睡狀態。

在東京,日本首腦向袁世凱提出十二條要求,主要是:尊重朝鮮的自主權,不要給西洋諸國以可乘之機,朝鮮諸事統由中、日兩國通力解決等。

前面已經多次提過,中國雖有宗主國的名義,但到19世紀中葉朝鮮開放為止,中國從不干涉朝鮮內政,朝鮮充分自主地行使主權。

清初,朝鮮在冬至、元旦及萬壽聖節(皇帝的生日),定期派出使者,稱為冬至使、年貢使、迎歷使。雍正年間(1723年—1735年)合併為一使。此外,清朝皇室有慶弔諸事,朝鮮隨時派出使臣。朝鮮王室即位時,要接受清廷冊封,有弔唁事則向北京派出告訃使,這些關係只是一種“交往”,政治色彩極其淡薄。

1832年6月,東印度公司的商船“亞瑪斯特號”到達朝鮮,要求貿易。朝鮮政府以“朝鮮國服事大清國,只遵從大清國意,除大清國外,不準同外國人交易”為由,予以拒絕。一有麻煩事,便以從屬中國為藉口,抵擋過去。

形式上的宗主權轉向實質性權力,是朝鮮同外國的接觸日趨頻繁之後,由日本首先引起的。明治維新,應當說是日本民族活力的外溢。從上海買進英國棉布,運到朝鮮銷售,這絕不是日本人個人的活力,而應視為民族的活力。

中國商人因此而受到刺激。他們想:日本商人販運棉布的路線是上海—長崎—仁川,與其如此,不如從上海直接運往仁川,這樣成本更低。中國商人打入朝鮮,必須與日本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天命世子爺 尋龍破天 視窗 南方紀事 死亡QQ號 青梅難哄,木頭將軍哭唧唧求複合 精靈,我真的是一個農場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