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抗戰前,中國社會的主流傾向是“軍事學東洋,政治學西洋”,軍官學校的教程主要翻譯自日本,日本教官也有不少。以重點培養軍事幕僚人員為目標的陸軍大學為例,前九期請的都是日本教官。某種意義上,中國軍人其實就是日本軍人的學生,對“老師”使用的戰術,“學生”並不陌生。
日軍的戰術原則很多,但核心的只有一條,即“攻擊第一,包圍第一”,岡村的指揮再精妙,其基本思路也脫離不了這條主線。反映在實戰中,就是日軍眼中往往只有要攻佔或合圍的目標地點,而忽略殲滅對方的有生力量。
南京是如此,徐州是這樣,就連岡村親自指揮的南昌戰役也概莫能外。當時側翼有許多中國的敗退部隊落在敵後,如果具備機動優勢的日軍打定主意要予以殲滅,這些部隊都將難逃滅頂之災,偏偏日軍僅以攻城掠地為滿足,把它們都輕易給放過了。
正是知道日軍第三十三師團眼裡全是上高,所以羅卓英才會在側翼放置相當數量的反擊部隊。反擊部隊將與日軍背道而馳,然後再回過頭來對第三十三師團展開騷擾和圍攻。
<h2>讓人過目不忘的部隊</h2>
鄒繼衍是七十軍一〇七師的一名營長。他在率部向上高行進的途中,不斷碰到形形色色的友軍,一時間,行軍路上變得車馬輻輳,摩肩接踵。
這些友軍有的剛在前線受損要撤到後方進行整補,有的也像一〇七師一樣,正從一個地段調到另一個地段實施堵擊任務,還有的是剛從後方調來的預備隊。他們大部分屬於第三十集團軍,第三十集團軍系由四川省保安處的保安隊為基礎編成,出川抗戰時正逢武漢會戰後期,所以部隊沒有受到過嚴重損失,兵員尚能保持完整。
當然這說的僅僅是兵員,其他就沒法提及了,鄒繼衍遇到的友軍部隊不僅武器裝備雜亂陳舊,而且大多服裝破爛、軍容欠整。
軍容可不是做表面文章那麼簡單。岡村就很善於捕捉此類細節,武漢會戰時常從室內觀察各部隊宿營地,他注意到臺灣旅團行軍宿營都很混亂,士兵攜帶的帳篷常被當成背袋使用,以致破爛不堪,難以遮擋風霜雨露。與之相反,第九師團士兵所使用的帳篷完好,而且一到宿營地就支起帳篷露營,營中秩序也井然肅靜。
岡村由此得出的結論是,第九師團乃精銳部隊,以後可派大用場,至於臺灣旅團,就難堪大用了。
岡村的眼光是犀利的,他這一判斷也可適用於任何一支部隊。回到贛北戰場,一〇七師在行軍中曾迎面遇到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