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在光天化日之下,隱私得不到保護,人性中的某些基本需求也遭到壓抑。比如《戴爾阿吉隆》中的青年約塔姆得到在義大利經商的舅舅的邀請,去義大利讀書,但需要基布茲集體表決來決定他能否成行。拋開青年是否具備讀書素質不論,僅就出國留學需要集體表決這件事而言,基布茲青年與基布茲外的以色列青年的命運則大不相同。在個人與集體觀念發生衝突時,許多年輕人選擇離開基布茲,到外面尋求更好的發展。
奧茲在接受以色列《國土報》採訪時曾說,《朋友之間》是“關於人性的一座終極大學”。透過種種日常生活瑣事,他探討人性深處的渴望與欲求,善良與陰暗。善良給予人的是奧絲娜特和溫德伯格在一起時所體會到的那種溫暖,儘管這種溫暖有可能轉瞬即逝。而人性中的某種陰暗的東西則會對整個共同體產生危害。進一步說,在基布茲,並不能完全實現所謂的平等理念。出現在幾篇小說中的大衛·達甘,身為基布茲的奠基人和領導人之一,確實體魄強健,口才好,在許多情形下關心他人,代表著猶太復國主義先驅者對新希伯來人的期待。但他滿口原則,過於自信,甚至剛愎自用。他是一位馬克思主義者,無論是談論意識形態問題,還是日常生活,大家都要接受他的權威闡釋。他擔任基布茲的歷史老師多年,頻繁地更換情人,甚至染指自己十七歲的女學生。在基布茲這個小圈子內,達甘所表現出的強勢政治經常具有一種威懾力。在對約塔姆能否出國留學做集體表決這件事上,大家各自懷揣私念,人心複雜而微妙,進而反映出基布茲人身上固然保持著純樸、善良、樂於助人等諸多優秀品質,但也不乏嫉妒、狂妄、自私、盲從、誇誇其談、喜歡散佈流言蜚語等許多弱點。而《小男孩》中,基布茲幼兒園的孩子欺凌弱者的種種舉動更讓人不寒而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基布茲並非一個純真的世界,或者在很大程度上並非一個純真的世界。人們雖然生活在共同體當中,但內心十分孤獨,無法避免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失望。人在對現實感到失望之時,往往寄希望於未來:
“再過一二十年,”妮娜說,“基布茲會變成一個比較輕鬆的地方。現在所有的彈簧都繃得緊緊的,整個機器都在緊張運轉。老住戶實際上都信教,拋棄了舊宗教,再去尋找一種新宗教,它也充滿了罪惡與過失、清規戒律與嚴苛的規章制度。他們沒有停止做真正的信仰者,他們只是把一種信仰制度變成另一種。馬克思就是他們的《塔木德》。他們的全體會議就是猶太會堂,大衛·達甘就是他們的拉比。這裡有些人,我可以輕而易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