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最早的工業城市之一,上海無論是工業結構還是發展規模都稱得上國內領先,工業高速發展也給這座城市帶來了不小的煩惱。除了黃浦江和蘇州河之外,市內河道眾多,大多承擔著城市排洩功能,水網結構密佈避免了城市內澇。在早期工業化程序中, 工廠選址大多依河而建,只為了享用快捷的水運通道,由於意識薄弱及控制不當,水汙染成了城市發展的最大問題。在所有河流中,蘇州河汙染最為嚴重,除了工業排放還有兩岸居民的生活排放,再加上城市排水功能,原有清澈的水面已經開始變黃、發黑,再加上常年淤泥累積,整個水體開始出現異味。在葉琳瑤記憶中,童年時蘇州河還有很多人在水中洗菜、洗衣服,那時候蘇州河還是水清有魚,如今這些美景卻逐漸淡出老上海人的視線。
何志彬和葉琳瑤從吳淞路出發,他們想順著蘇州河一路向西,遇到沿河路不通的地方就繞開行走。一路上何志彬不停拍照,用相機記錄著蘇州河水以及沿途建築。蘇州河上已經不像葉琳瑤兒時記憶中那般船隻往來頻繁,只有蘇州河水靜靜流淌著,泛著黑青色的光,散發著令人掩鼻的氣息。
沿途他們總能看見正在搬遷的工廠以及外遷的居民,就隨機採訪了一些人,這些人裡面有工廠管理者,也有工人,還有一些是在蘇州河岸居住許多年的居民,他們的反應很一致,都希望能夠搬離這裡,去一個沒有異味,環境更為廣闊的地方。很多人告訴他們,這裡居住條件不好,要搬去的地方雖然是郊區,但是那裡一切都是新的,新房子、新學校、新商店、新馬路、新公園、新菜場、新工廠……政府的規劃很好,新地方還開通了公交,來往市區也很方便。所有人似乎對即將開啟的新生活都充滿了嚮往。
在經過許多歷史建築時,他們看到有工人在對建築進行維修,聽工人說政府開始對這些建築進行更新保護,會對這些建築賦予新的定位與使命,建築周邊的環境也將隨著蘇州河的綜合治理開始整頓,相信不久的將來,這些建築一定會成為人們觀光、緬懷歷史的好去處。
時間的原因,他們並沒能走完蘇州河全線,在政法大學附近便開始折返,兩邊的行程足足耗費了三天時間,但是對於他們來說卻是收穫滿滿。何志彬用相機拍攝了近兩百張照片,葉琳瑤的採訪記錄足足寫滿了一百頁。沿途所見的物、景、人都令他們受益匪淺,特別是隨機採訪,更是鍛鍊了兩個人的溝通與組織能力。晚上的時候兩才想起這份報告如果能加上政府的規劃就更加完美了。他們想起四號的下午正好是選修課,兩人一合計,決定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