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79 (第3/8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的傳遞者,有著另外不同的意義。

下面,且讓我們回到佛陀的時代。

時光雖不能倒流,但經由閱讀參詳佛經,我們卻可以去了解佛陀獨特的思考方法和傳教方法——他並不靠顯示神蹟、施行咒術或進行單純的苦行來取得人們的信服。一言以蔽之,佛陀總是會從日常可見,而且可以理解的現象出發,來啟發他人的自我思辨。他沒有代神立言,而是鼓勵人們展開獨立的自證,“以自為洲,以法為洲”。並且,他也很善於根據人的不同心性來加以分別引導。在指出對方的不足之處時,始終給予慈愛的呵護和信心啟發。從他循循善誘的教學風格來看,我們可以說他是一位非常高明的老師,是一位有著博大胸懷的智者。

這讓我們想起了古希臘哲學家的學園。

接下來,我所要說的就不言自明瞭——佛陀是智慧的傳遞者。

那麼,他傳遞了什麼樣的智慧?

那是無染、無貪、無著的智慧,洞見自身正面力量的智慧。

無數經驗表明,智慧幾乎是無可傳遞的。從古至今,人類的教育系統能夠教授科學、語言或是藝術,但沒有一所大學能宣稱它傳授智慧。學校是社會的系統,智慧卻更多關涉了人的內心。早在弗洛伊德、榮格、柏格森等現代西方心理學巨擘探索人類心理之前,釋迦牟尼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古代印度就已深入探究了人性最為複雜的結構。

佛陀洞悉了萬古不變的人性弱點,引導我們去逐步認識自我,指出了一條可能的解脫之路。諸位,堅定而清晰的正見有助於培養出高尚的人格,而我們這個時代,尤其需要以智慧來應對。眾所周知,在我們這個進化緩慢的物種群體中,“貪嗔痴”這三個慾望的衍生品仍然為惡行提供了可能。

一九四六年,也就是昭和二十一年,傑出的學者鈴木大拙先生就曾以“佛教的大意”為題,在皇宮作過講演。他當時的講演總結,將佛教歸納為大智和大悲。這是確論。

剛才中村先生的報告,揭示了原初佛教對於我們的意義。如同啟發了後代無數智者一般,佛陀的教義也啟發了高木繁護先生。它也將啟發更多的人們,包括在座的諸位。

最後,我想援引高木繁護先生於一九三九年發表於貴校學報上的一篇論文中的片段——

“融匯在人類血液中的那股探求真理的願力,對於實在世界與精神世界都充滿了同樣的熱情。

“而宗教的脈流往往書寫了文明史中那最為內在的部分。與西方的基督教不同,東方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春遲早晴[先婚] 火影:我的寫輪眼能鑲嵌無限寶石 柳念慈 農家喜事:潑皮相公太撩人 萌妻來襲:老公,抱一抱 重回九零高考後 回檔人生-妻子的備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