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第十九課 生活在別處 (第5/5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經受苦難,怎麼會?他很憂憤啊!魯迅可以說一直很有錢,一個月賺不少錢應該算富裕,但他疲於奔命,在日本還受到了民族心靈創傷。只有外加的苦難才叫苦難嗎?只有被流放、被陷害才叫苦難嗎?一個人可以身處一個溫暖的地方,但他自己感覺被流放、被疏離於時代,他們照樣可以創造出傑出的作品。

王安安:我想到了莫扎特。他是人類歷史上典型的天才人物,不用說年少得志,簡直就是年幼得志,進入王宮,被賞識、發掘,一生被鮮花和掌聲圍繞著,後來英年早逝,如同一顆“超新星”。他對生活、對世界一直都持很積極的態度,也很快樂,他偉大的音樂作品,也不是在表現痛苦和孤獨,而是充滿神性的歡樂。偉大的必要條件不能說是苦難,而是有偉大的基因——如果身處苦難,則呈現出一種樣態;身處順境,則呈現出另一種樣態。有了這種神秘的基因,現實世界能否讓詩人有創作的材料和衝動,取決於詩人的內心。第一是否足夠敏感,第二是否足夠堅強。如果足夠敏感,即使在一個非常順利的環境,平靜的東西在他的心靈鏡子上映照出來,也是無限豐富的;如果足夠堅強,外部對他不足以造成大的影響,他就可以維持心靈的獨立執行。

叢治辰:用一種比較寬泛的眼光來看,其實沒有一個人會不經歷任何苦難。用選擇性的舉例來劃分出型別並不客觀。如果從大歷史觀來看,我們不能為偉大和傑作的產生尋找簡單原因。

餘秋雨:順著屈原的話題我們討論得那麼熱鬧,真要感謝遙遠的他,值得我們如此借題發揮。

這樣的討論當然不會有結論。但是,大家一定看出來了,我們在七嘴八舌之間已經擺脫了中國文化學術界的很多評論套路和思維陷阱,抓住了真正有意思的課題。例如,一個偉大的文學創造者的人格形成問題。這裡所說的人格,又不是慣常理解的個人道德品質,而是指一種與廣大讀者相關的內在精神結構。我們似乎都比較贊成,這種精神結構的形成與分裂、孤獨、放逐、自立有關,與“生活在別處”有關,與一次次離別有關,因此也與《離騷》有關。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穿成惡毒男配為了長命走劇情 在陰鷙反派身邊當鹹魚 帝國政界往事:大清是如何拿下天下的(終結版) 殺過的白月光來找我了 病美人帶前任上娃綜後爆紅了 詭園 噠宰是啾也的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