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第四十課 夕陽下的詩意 (第3/5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紀美學中那種阻斷型的、陌生化的審美方式,別具魅力。

產生這種創作風尚的原因,與時代有關。豪邁或哀愁的詩情已被那麼多大詩人釋放完了,即使沒有釋放完的,如果再釋放出來也顯得重複了,也不真切了。為什麼會不真切呢?因為整個社會已被門閥政治分割,宏大的感覺已不復存在,或者說,已成為一種記憶,一種幻想。因此,儘管很多二流詩人還會模仿前輩,而一流詩人則必然轉向自我,轉向獨特,轉向那個與社會共同話語脫離的深秘領域。這裡,文學建立了一種新的自信:即使不涉及社會共同話語,也可能創造一種獨立的美。現在我們知道了,這種獨立的美,也就是純粹的美。

面對這種更深秘、更純粹的美,我們會遇到一個被普遍誤解了的課題,以為“難懂”是美的障礙。其實,懂和美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從晚唐詩到當代的朦朧詩,都會讓不少人覺得讀不懂。其實,大家不妨聯想一下,你們也會覺得秋山落葉是美的,女性忽閃的眼神是美的,但能從懂不懂的層面上來解釋嗎?你們為自己家購買窗簾時也會選擇一些不知含義的色彩組合,而不會選擇那些一眼就能看懂的雞、牛等的影象,那又是為什麼?我用這些最淺近的事例來批駁大批文藝評論家,他們實在掉在懂不懂的泥坑裡太久了。

還是回到晚唐詩上來。從初唐、盛唐、晚唐的詩歌發展模式,我把它看成是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出現的三段論規程。從氣象初開到宏偉史詩,再到悲劇體驗,再到個人自問——這個模式,反覆地出現在世界各地成熟的文學藝術的每一個發展段落中。

我們這樣來討論唐代文字,當然遺漏了很多重要人物和重要作品。例如,散文領域的韓愈和柳宗元。尤其是韓愈,在中國文化史上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但是,由於時間的原因,詩歌比散文更經得起隔代傳遞,而韓愈的文學主張我又不喜歡。在很多情況下,不少產生過重大影響的文學現象漸漸暗淡,我們沒有必要抗拒時間而把暗淡了的一切重新照亮。後代的文化史目光,應該尊重時間的選擇。

對於下一個跳躍,我是以一個問題開始的。我們現在要用一個唐以後的人,具體說來是在唐朝滅亡三十年之後出生的人,來作為唐代詩歌的回H向。我把他看做是唐代文學最搶眼的餘光。你們能猜出這是誰嗎?

王安安:當然,李煜。

餘秋雨:當然,李煜。他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詩人,他的帝王權位和他的文學成就,如此矛盾地並存於一身,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是奇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意外穿越為深淵意志,向諸界開戰 全球絕地 你濃我濃逍遙遊 正道劍仙是反派 全家不仁!她抄了滿門嫁權臣 彪悍屠戶女,嬌養讀書郎 聽說權相想從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