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審己”的必要。所謂“審己”,就是求諸己而不求諸人
,求諸內而不求諸外的意思。文章一開始就指出:“凡物之然也,必有故”,“先王、名士、達師”之所以超過一般人,就在於他們“知故”,即瞭解事物變化的原因。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文章透過子列子問射於關尹子的例子回答了這個問題,這就是要“審己”。文章還列舉了柳下季、齊湣王、越王授三個人的事例,從正反兩方面闡明瞭“審己”、“知故”的重要。本篇思想與關尹學派相通。【註釋】
①故:緣故,原因。
②而:相當於“若”。
③當(dànɡ):適合,得當。
④卒:終。
⑤知:知故,即知道事物之所以這樣的原因。
⑥高下:指山高海低的地勢。
⑦以:動詞,用。
⑧子路:孔子的弟子仲由,字子路。揜(yǎn):通“掩”。覆而取之,罩住。
⑨子列子:戰國時鄭人,姓列,名禦寇。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常:通“嘗”。曾。
⑩關尹子:古代道家人物,名喜,為函谷關令,故又稱關令尹。現存《關尹子》九篇是後世假託之作。
有以:有原因。
岑()鼎:魯國寶鼎,因形高而銳,類岑之形,故名岑鼎。岑,小而高的山。
他:別的,其他的。
反:歸還。這個意義後來寫作“返”。
柳下季:春秋時魯國大夫展禽,字季,因食邑柳下,故稱柳下季,諡惠,故又稱柳下惠。
賂以欲岑鼎:等於說“賂以所欲之岑鼎”。
國:喻持守之物,這裡指信譽。
且:相當於“若”。說(shuì):勸說,說服。
齊湣王:戰國時齊國國君,姓田,名地(一作遂),公元前300年-前284年在位,一度與秦昭王並稱東、西帝,後燕合五國之兵攻齊,齊湣王逃到衛國。亡:出奔。
晝曰:白天。步足:散步。
公玉丹:齊湣王之臣。
已:止,這裡是克服的意思。
故:等於說“乃”,竟,竟然。
越王授:勾踐六世孫無顓(zhuān)。疑即《貴生》篇的“王子搜”。
後:指王位繼承人。
惡(wù):誹謗,詆譭。
說:悅。
非:非議,責難。
因:憑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