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異乎俗也。
五員亡
⑨,荊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鄭曰⑩:“蓋是國也,地險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與舉。”去鄭而之許,見許公而問所之。許公不應,東南向而唾。五員載拜受賜,曰:“知所之矣。”因如吳。過於荊,至江上,欲涉,見一丈人,刺小船,方將漁,從而請焉”。丈人度之,絕江。問其名族,則不肯告,解其劍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劍也,願獻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荊國之法,得五員者,爵執圭,祿萬簷,金千鎰。昔者子胥過,吾猶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劍為乎?”五員過於吳,使人求之江上,則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眾矣,將奚不有為也?而無以為。為矣,而無以為之。名不可得而聞,身不可得而見,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獻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請曰:“此野人之寶也,願相國為之賜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為寶,我以不受為寶。”故宋國之長者曰:“子罕非無寶也,所寶者異也。”
今以百金與搏黍以示兒子,兒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與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賢者,賢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彌精,其所取彌精;其知彌粗,其所取彌粗。【解說】
本篇摒棄了世俗關於“寶”的概念,主張以道德為寶。文章一開始就提出:“古之人非無寶也,其所寶者異也。”接著列舉了三個例子加以論證:其一是孫叔敖“知不以利為利”,告誡其子“必無受利地”;其二是江上之丈人拒不接受伍員贈與的千金之劍;其三是宋子罕“以不受為寶”,拒不接受“野人”獻上的寶玉。這三位古人“所寶者”與世人“異”,其原因何在?文章認為這是由於他們的智慧“異乎俗”的緣故。人的智力高低決定了人們對寶物價值的認識,正如本篇結尾所說:“其知彌精,其所取彌精;其知彌粗,其所取彌粗。”【註釋】
①戒:告誡。這個意義後來寫作“誡”。
②數(shuò):多次。
③為:等於說“如”。
④利地:肥沃富饒的土地。
⑤寢之丘:春秋楚邑,在今河南固始、沈丘兩縣之間。他書或作“寢丘”。
⑥名:指地名。惡:兇險。“寢丘”含有陵墓之義,所以說“其名甚惡”。
⑦(jī):迷信鬼神和災祥。
⑧知:智慧。這個意義後來寫作“智”。
⑨五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