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晉,而迭聞晉事,未嘗聞踐繩之節、
四上之志。願得而聞之。”夏後啟曰:“鄙人也,焉足以問?”白圭曰:“願公子之毋讓也!”夏後啟曰:“以為可為,故為之,為之,天下弗能禁矣;以為不可為,故釋之,釋之,天下弗能使矣。”白圭曰:“利弗能使乎?威弗能禁乎?”夏後啟曰:“生不足以使之,則利曷足以使之矣?死不足以禁之,則害曷足以禁之矣?”白圭無以應。夏後啟辭而出。
凡使賢不肖異:使不肖以賞罰,使賢以義。故賢主之使其下也必義,審賞罰,然後賢不肖盡為用矣。【解說】
本篇旨在論述明辨死生之分、據義行事的必要。文章一開始就指出:“達士者,達乎死生之分。達乎死生之分,則利害存亡弗能惑矣。”全文就是圍繞這一中心論點展開論述的。文中列舉了次非捨身刺蛟、禹渡江黃龍負舟而色不變、晏子與崔杼盟而不變其義等事例,力圖闡明“命也者,就之未得,去之未失”,命受於天的道理。這一觀點與儒家宣揚的“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的思想是一致的。文章指出,“以義為之決而安處之”,這才是對待“命”,對待死生的正確態度。作者論述“知分”的目的正在於此。文章結尾告誡君主,“使不肖以賞罰,使賢以義”,這樣,則“賢不肖盡為用矣”。【註釋】
①晏子:名嬰,字平仲,齊國大夫。歷仕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三朝。崔杼:齊國大夫。他與慶封殺莊公,立景公,劫持齊國將軍大夫等盟誓。
②延陵季子:季札,吳王壽夢少子,受封於延陵,故號“延陵季子”。季札賢,壽夢欲立之,季札不受。後吳人固立季札,季札於是棄其室而耕。所以下文說“吳人願以為王而不肯”。
③孫叔敖:春秋時期楚國人,名敖,字叔孫,官令尹。
④次非:人名,他書或作“佽非”、“茲非”、“佽飛”等。
⑤幹遂:又作“幹隧”,吳邑名,在今蘇州市西北。
⑥攘臂:捋衣出臂,表示振奮。祛(qū)衣:撩起衣服。
⑦腐肉朽骨:次非自指,表示自己決心與蛟龍以死相拼。
⑧棄劍以全己,餘奚愛焉:大意是,如果丟棄劍而能保全自己,我何必要捨不得這劍呢。言外之意是說,即使丟棄劍,亦不得保全自身,故決心赴江與蛟拼死。
⑨執圭:春秋時期諸侯國爵位名。以圭賜給功臣,使持圭朝見,因稱“執圭”。
⑩嗛(qiàn):通“歉”。不足,虧缺。廢:毀壞。伏:伏藏,隱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