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今水已變而益多矣,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於此。其時已與先王之法虧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為治,豈不悲哉?
故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世易時移,變法宜矣。譬之若良醫,病萬變,藥亦萬變。病變而藥不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故凡舉事必循法以動,變法者因時而化,若此論則無過務矣。夫不敢議法者,眾庶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因時變法者,賢主也。是故有天下七十一聖,其法皆不同。非務相反也,時勢異也。故曰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鋣;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難哉?
有過於江上者,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嬰兒啼。人問其故,曰:“此其父善遊。”其父雖善遊,其子豈遽善遊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荊國之為政,有似於此。【解說】
本篇旨在闡發因時變法的思想。題為“察今”,即是對“法先王”主張的否定。文章指出,先王之法“不可得而法”,並非先王之法不賢,而是由於產生它的時勢變化了,因此,法度也應隨之變化。文章列舉了荊人慾襲宋、楚人有涉江者、有過於江上者等三則寓言故事,說明如果因循守舊,不知變化,那是非常荒謬的,其結果必然失敗。
本篇“世變時移,變法宜矣”的主張,符合當時取代了奴隸主階級登上統治地位的新興地主階級的政治需要,在歷史上是有一定進步意義的。【註釋】
①上:指君主。前“法”是動詞,取法、效法的意思。後“法”是名詞,法令,法度。
②不可得:不可能。
③猶若:仍然,還是。
④東:指東夷,東方少數民族。夏:指華夏,中原各國。命:名,指事物的名稱。
⑤典:典章制度。
⑥口惽之命:指方言。惽,通“吻”(依吳汝綸說)。愉:通“渝”。改變。這句是說,各地方言的差別是存在的。
⑦利:鋒利。
⑧故:事。
⑨要於時:與時代相合。要,合。
⑩擇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