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放心追殺。
”
魯莊公聽後,對曹劌是心服口服外加佩服。
長勺之戰,作為魯國春秋史上最揚眉吐氣的一場經典戰役,難道就這樣講完了,有點捨不得。
長勺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如果單從戰役的效果來講,完全不亞於與後來的鉅鹿之戰、淝水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
這還是一場創造了中華成語典故一鼓作氣的戰役,一場被國家教育部門列為中學必修課的戰役。
齊魯長勺之戰,從戰役規模上講並不大,僅僅是是魯國抵抗齊國侵略的一次戰役,但我們卻看到了戰略防禦的方針。
路線方針是指導性的東西,也是最重要的東西,這東西正確了,後面的執行起來就順利了。
偉人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說過:
“春秋時候,魯與齊戰,魯莊公起初不待齊軍疲憊就要出戰,後來被曹劌阻止了,採取了"敵疲我打"的方針,打勝了齊軍,造就了中國戰史上弱軍戰勝強軍的有名戰例。
”
偉人還精闢地分析了這個指導方針的具體執行階段:
第一階段是戰前的政治準備,即取信於民。
第二階段是利於開始反攻的時機,即敵疲我盈之時。
第三階段是追擊開始的時機,即轍亂旗靡之時。
這就是偉人,難怪能夠成就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成為運籌幃幄決勝**裡之外的戰略戰術家!
他總是能夠把古人軍事實踐經驗,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上升為系統、正確的軍事理論,並以此去指導具體戰役的指揮,無往而不勝也。
在這次戰役裡,曹劌先生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在敵人張牙舞爪耀武揚威時,他知道敵強我弱,首先要消弱敵人士氣,而激昂自己士兵計程車氣,從而化劣勢為優勢。
在敵人捱了悶頭一棍開始潰敗時,曹劌知道雖然取得了反攻的初步勝利,但不能輕敵。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隨時沒有忘記自己是以小敵大,以弱敵強。
兵不厭詐,不可不提高警惕。
直到他親自察看敵情,發現敵軍“轍亂”、“旗靡”,確認了齊軍是狼狽逃竄,潰不成軍,才乘勝追擊,終於取得了戰役的勝利。
有人也許要搞腦子,說這樣很可能丟失最佳的追擊時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