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桃源生活,但都無法擺脫現狀和命運的羈絆。
毋庸贅述,故事的結尾當然是愛情破裂,情人分手。但這裡作者筆鋒突然一轉,不去寫失戀如何痛苦,卻著重刻畫起男主人公的心理活動來。在分手的那天晚上,尼爾站在布蘭達的學校圖書館窗前,望著自己的影子陷入了沉思。一陣惆悵過後,他逐漸感到這段破裂的熱戀並非春夢一場。至少,他對自己價值有了新的認識,這燃起了他對生活的新的希望。近旁櫃子上堆放得整整齊齊的新書提醒尼爾:猶太新年已經臨近,格拉迪斯舅媽正在紐瓦克盼他回家過節。自己的“根”還在紐瓦克,布蘭達一家與他並不屬於同一世界。到這裡,《再見,哥倫布》的意義就超出了一般戀愛悲喜劇的範疇。它成了一面鏡子,映照出現代社會里,一個猶太青年發現自身和尋找人生真諦的歷程。
《世事難測》在這本集子裡的情況比較特殊:它不以猶太人為描述物件,卻寫了一位義大利裔教師及其學生之間的恩恩怨怨。應該說,這也是羅斯熟悉的生活;因為在當今美國,大多數義大利移民的後裔(尤其是來自西西里的移民)是受歧視的。他們處於社會的中下層,與猶太人的交往頗多。
這篇故事裡的“我”是一個涉世不深的青年學生。他在與兩位有犯罪前科的同學打交道的過程中,發現他們有兩個共同點——都愛掩飾自己的過去和都愛捉弄班上的老師拉蘇。拉蘇是位善良、正直的教師。他工作勤奮,待人寬厚,但令人不解的是:這樣一個好人卻事事碰壁,不僅成為學生作弄的物件,而且最終還被校方解僱。直到故事末尾,讀者才明白:這是因為他早年曾參加過進步活動,上了當局的黑名單。更令人驚訝的是,當權者的手簡直無孔不入,連那青年學生時代失手打碎玻璃這種區區小事都不肯放過,統統記入一生都跟隨著他的檔案中。羅斯在這裡借鑑了歐·亨利小說裡通常用的雙重結尾法,使讀者感到戲中有戲。
美國猶太作家特別關注在民族融合過程中各種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識對猶太人價值觀的影響,擔心在同化中遭遇人性的異化。他們的理想是建立既能保持猶太特性又能享受美國文明繁榮的烏托邦,但猶太人來自歐洲歷史傳統的情感與美國文化中物質至上主義是矛盾的。
這份情結在羅斯的《狂熱者艾利》得到了充分的表達。小說最初發表在美國著名的文學和政論雜誌《評論》上,後收入《再見,哥倫布》中。這篇小說圍繞著美國中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